第151章 发财(4 / 5)

    他们经过统计,发现皇庄的规模已经超乎想象了。

    户部尚书更是调阅查看了往年的农税收入。

    别看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但那引入了新的作物,粮食总产量上升了。

    如果抛去新作物以及粮食增产的因素,农税的收入就是逐年递减的。

    尽管这个趋势还很缓慢,但也足够让人警惕起来了。

    手握相当一两省的面积的可耕种土地,这每年的收益可是相当巨大。

    尤其是今年又查抄了那么多官员的家产,没收了那么多的土地。

    来年皇庄的收益就更多了。

    这么多的钱户部连个影子都没有看见,去哪儿了还用说吗?

    怪不得皇帝那么有钱呢,原来在这儿啊!

    不少官员都已经有了危机感,其中以户部最甚。

    若是让小皇帝继续这样下去,那么这全天下的土地都要变成皇庄了,户部跟谁收税去?

    尤其是作为一个农业国,大明每年的财政收入,农税是占大头的。

    没了农税,国家财政必然要出问题。

    什么?没钱可以跟皇帝借?

    杨轩在的时候是定下了这么一条规矩,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明。

    国库为公,内帑是皇帝私人的,负责宫中这几万人的吃喝拉撒。

    但跟皇帝借钱,是要打借条的,完事儿了还要还。

    对于不少官员来说,这简直就是在割他们的肉啊!

    虽然,这钱也不是他们的。

    在不少官员看来,皇帝的钱就是国家的钱。

    毕竟,这个国家是你皇帝陛下的,我们做臣子的只不过是个打工的。

    国家需要钱花,你这个皇帝不掏钱谁掏钱?

    什么,让我们臣子自己想办法?

    你皇帝的内帑中那么多的钱,就不能拿点出来吗?

    所以,为了避免以后农税越来越少的情况发生,各部大臣商议过后,决定向小皇帝进谏。

    停止购买土地,或者,把皇庄的收益大部分分给国库。

    当然,现在快过年了,有什么想法年后再说。

    现在,过年才是头等大事。

    对于各部大臣聚在一起商议的事情,小皇帝结合东厂和锦衣卫送上来的情报,也大概能猜出来。

    小皇帝也知道,过完年之后,这些人差不多就要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说了。

    他心中很生气,他提拔了那么多人,结果到头来,这些人却想跟自己作对。

    良心简直被狗吃了!

    真以为他不知道这些人的真正目的?

    说到底,还是利益之争罢了!

    他不以高价收购灾民的土地,那么和官员有勾结的地主士绅就能将土地的价格压到最低进行兼并。

    肥了官绅,苦了百姓。

   

最新小说: 长生种开启了猎人朋友圈 乱世荒年:从打猎开始无限抽奖 王猛传奇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你尽管造反,镇压失败算朕输 我在大明开超市 晋末长剑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升龙 白月光破棺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