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久,他还真找到了这么个人——新科状元李亿。李亿年轻有为,长得一表人才,还喜欢写诗,跟鱼幼微很配。温庭筠找李亿聊了聊,把鱼幼微的诗给他看,李亿一看就喜欢上了,说“能写出这样诗的女子,一定是个奇人”。
温庭筠又找鱼幼微,跟她说:“幼微,李亿是新科状元,人好,有才华,你们俩要是在一起,肯定能好好过日子。”
鱼幼微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她喜欢的是师父,可师父都这么说了,她还能说什么?她看着温庭筠的眼睛,里面有期待,有愧疚,还有她看不懂的复杂情绪。她咬了咬嘴唇,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师父觉得好,那就好。”
温庭筠看着她点头,心里松了口气,又有点空落落的——他把自己最疼的徒弟,推给了别人,不知道是对是错。可他想,鱼幼微能幸福,就够了。
那时候的鱼幼微还不知道,温庭筠这个“为她好”的决定,会彻底改变她的人生。她以为找到了可以依靠的人,以为能像诗里写的那样“琴瑟和鸣”,可她没料到,等待她的,不是幸福的日子,而是更深的苦难。
但不管怎么说,十四岁的鱼幼微,从一个街头诵诗的贫家女,变成了温庭筠的弟子,还即将嫁给新科状元,这是当时很多女子想都不敢想的命运。她的才情,像一颗埋在土里的珍珠,被温庭筠挖了出来,开始在晚唐的诗坛上,发出微弱却耀眼的光——谁也没料到,这束光后来会变得那么烈,烈到烧了自己,也烧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