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148章 贾岛:从和尚到“诗囚”

第148章 贾岛:从和尚到“诗囚”(3 / 3)

bsp; 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夜里登上南楼,看着月亮照在水上,萤火虫飞过来,他想起了当和尚的日子,也想起了长安的时光,可字里行间没有抱怨,只有一种淡淡的平静——好像他终于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开成五年(840年),贾岛被调到普州(现在的四川安岳)当司仓参军,还是个小官,管管仓库里的粮食和布匹。这时候的他,已经快60岁了,头发全白了,背也驼了,还是改不了“苦吟”的毛病。有一次,他写《寄武功姚主簿》,里面有句“相思聊怅望,润气遍衣巾”,为了“润”这个字,他跟普州的县令争论了半天,最后县令笑着说:“贾老,你赢了,这个字确实好。”

    会昌三年(843年)的冬天,四川特别冷。贾岛在官舍里整理文书,觉得胸口发闷,咳嗽不止。他想站起来倒杯水,可刚一起身,就倒在了地上。等别人发现的时候,他已经没气了,手里还拿着一支笔,桌上放着一张没写完的诗稿,上面写了“秋风生渭水”五个字——这是他年轻时写过的句子,到了晚年,还是忘不了。

    这一年,贾岛64岁。他一辈子没当过大官,没赚过多少钱,甚至没成家立业,就这么孤零零地死在了异乡的官舍里。当地人把他埋在普州的一座山上,墓碑上只刻了“唐诗人贾岛之墓”七个字。

    谁也没想到,这个一辈子坎坷的小官,会因为他的诗,被记住一千多年。后来的人,把他和孟郊并称“郊寒岛瘦”,说他的诗“清奇僻苦”,却字字见真章;再后来,有人专门跑到四川,去看他当年住过的官舍,去读他写过的诗;直到现在,课本里还印着他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每个学生都知道,有个叫贾岛的诗人,为了一个字,能琢磨好几天。

    命运多有意思——那些当年打压他的权贵,早就被人忘了名字;那些跟他一起考科举的官宦子弟,也没留下什么痕迹;可贾岛,这个从和尚变成书生,从书生变成小官的“诗囚”,却凭着一首首抠出来的诗,把自己的名字刻进了唐诗里,刻进了中国人的记忆里。

    现在再走在四川的长江县,或者普州的老街上,说不定还能听见有人念叨他的诗。风一吹,好像还能看见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河边的石头上,手里拿着笔,对着流水,一遍又一遍地琢磨着诗句里的字——他这一辈子,没赢过命运,却赢了时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宋第一女皇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反贼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被废三年后 大明补牙匠 铁马冰河肝胆照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