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夫妻。”
那天傍晚,两人坐在廊下,看着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远处的炊烟袅袅升起,像一幅温柔的画。李冶想起写的《八至》,想起那些因为这首诗解开心结的人,觉得,写诗真好——不用长篇大论,不用刻意煽情,用二十四个字,能把最复杂的婚姻真相说透,把最实在的道理传给大家。
后来,有人问李冶:“你没结过婚,怎么能把夫妻关系写得这么透彻?”
李冶笑着说:“婚姻这回事,不在于是不是自己经历过,而在于会不会看、会不会听。你看路边的夫妻,有的手拉手逛街,有的互相拌嘴,有的沉默着走,可不管什么样,他们都是一起过日子的人。把这些日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就懂了。”
李冶的通透,从来都不是凭空来的。她没经历过婚姻,却看懂了婚姻里的酸甜苦辣;她没受过夫妻间的委屈,却理解了夫妻间的悲欢离合。就像她写的《八至》,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比任何闺怨诗都更动人,因为它写的不是自己的心事,而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日子——那些有亲有疏、有甜有苦的日子,那些哭过笑过、吵过和过的日子,才是最真实的婚姻,最真实的人生。
多年后,《八至》传到了京城,连宫里的娘娘都在念“至亲至疏夫妻”。有人说,这首诗写尽了婚姻的无奈;可李冶却觉得,这首诗写的不是无奈,是清醒——清醒地知道婚姻有好有坏,清醒地懂得珍惜眼前人,清醒地活着,这才是最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