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135章 上官婉儿:宫墙里的“诗坛女王

第135章 上官婉儿:宫墙里的“诗坛女王(3 / 4)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表面看,这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个女人想念远方的丈夫。细品起来,每一句都是婉儿自己的影子。

    开头“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她化用了屈原“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洞庭湖的叶子落了,秋天来了,我想你,可你在万里之外。

    这里的“君”,哪是真的丈夫?是她渴望的自由,是她再也回不去的“普通人的生活”。她生在官宦家,长在掖庭,后来又困在宫廷,一辈子没体会过“不用看别人脸色”的日子,所以才会写“思君万里馀”——想念那个“自由的自己”,远得像在万里之外。

    中间“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这两句最戳心。

    她住的宫殿,锦被是绣着金线的,屏风是嵌着宝石的,晚上露水下来,锦被再香也觉得冷;月亮落了,屏风后面空荡荡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这冷,不是天气冷,是心里冷——她管着文坛,处理着政务,看似人人都敬她,可没人真的懂她。

    韦后想利用她争权,安乐公主想让她写诏书封自己为“皇太女”,太平公主也想拉她入伙,她像个棋子,被人摆来摆去,连个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

    有次她跟宫女说:“晚上睡觉,总觉得被子里有风,再厚都暖不热。”宫女以为她是怕冷,给她加了床被子,可她还是说冷——她冷的不是身体,是心里空得慌。

    后面“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更写出了她的矛盾。江南曲是轻快的,是采莲女唱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那是她向往的生活;蓟北书是寄给远方的信,是她对“真情”的渴望。她想奏江南曲,却又忍不住想写信——她既想逃,又想抓住点什么,可最后发现,不管是曲还是信,都解不了她的孤独。

    最后“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她说实话了:信里没别的,就是难过,难过自己一辈子都在“分离”——跟家人分离,跟自由分离,跟真情分离。

    这首诗传到宫外,有人说“上官昭容也会想男人?”,可懂她的人知道,她想的不是男人,是那个没被权力裹挟的自己。她把宫墙里的孤独,写得那么柔,又那么痛,让后来的人读了,都能想起那个站在高楼上评诗的女人,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委屈。

    落幕:诗稿比权力长,47岁的血色黄昏

    景龙四年(710年)的夏天,长安的天特别热,宫里却冷得像冰。唐中宗被韦后毒杀了,韦后想当第二个武则天,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而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带着人,发动了“唐隆政变”,要杀韦后和安乐公主。

    那天晚上,婉儿正在宫里写诏书,听见外面喊杀声震天,她知道,自己的日子到头了。她没跑,也没藏,而是把这些年写的诗稿整理好,放在怀里,坐在书桌前等。

    李隆基的人冲进来时,婉儿站起来,手里拿着诏书,平静地说:“这是我帮太平公主写的,要立相王(李隆基的父亲)为帝,我没有帮韦后。”

    李隆基没听,他说:“你周旋于韦后、太平公主之间,早就不是干净人了,留着你,早晚是祸害。”

    刀落下来的时候,婉儿怀里的诗稿散了一地,有《彩书怨》的草稿,有评诗时写的批注,还有小时候在掖庭里,母亲教她写的“天地玄黄”。她最后看的,是《彩书怨》里“露浓香被冷”那句,心里或许在想:“终于不用再冷了。”

    这一年,她才47岁。

    后来,太平公主掌权,想起婉儿的好,帮她平反,还把她的诗稿收集起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铁马冰河肝胆照 被废三年后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大明补牙匠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反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