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四十七章 刘禹锡的情与痛 真心写进岁月里

第四十七章 刘禹锡的情与痛 真心写进岁月里(2 / 3)

p;裴氏走后,刘禹锡单身了好多年。不是不想再找,是心里的空,一时半会儿填不上。直到后来,他认识了福州刺史薛謇的女儿薛氏,才算慢慢打开了心结。

    薛氏跟裴氏不一样。裴氏是陪着他“奋斗期”,薛氏却赶上了他“低谷期”——那时候刘禹锡因为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到朗州(现在的湖南常德)做司马。朗州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偏远、潮湿,到处是山,跟繁华的长安没法比。很多人听说他要去朗州,躲都来不及,薛氏不一样,她知道刘禹锡的处境,却还是愿意嫁给他,跟着他一起去贬地。

    一个出身官宦家庭的小姐,本来可以在福州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却要跟着丈夫去偏远地方受苦,这得多大的勇气?但薛氏没抱怨过一句。

    到了朗州,她第一件事就是收拾住处:把漏雨的屋顶补好,在院子里种上蔬菜,还学着当地妇人的样子,织布、做饭。刘禹锡每天看着她忙前忙后,心里的苦闷都少了几分。

    朗州的日子有多苦?夏天又热又潮,蚊子能把人咬得睡不着;冬天没有暖气,屋里比屋外还冷;刘禹锡是个被贬的官员,当地官员不怎么待见他,朋友也少,经常一个人对着江水发呆。这时候,薛氏就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七章刘禹锡的情与痛真心写进岁月里(第2/2页)

    他要是闷得慌,薛氏就拉着他去江边散步,指着远处的山说“你看那山多高,以后肯定能走出去”;他要是想写东西,薛氏就帮他磨墨、整理稿子,哪怕看不懂诗里的深意,也会说“写得真好,以后肯定有人懂”;有时候他生病了,薛氏衣不解带地照顾,熬药、擦汗,比自己生病还着急。

    有一次,刘禹锡收到长安朋友的信,说以前的同事有的升官了,有的退休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跟薛氏念叨“我是不是这辈子就这样了?”薛氏没说大道理,就把刚煮好的粥端给他,说“不管怎么样,我都陪着你。就算一辈子在这儿,也能把日子过好”。

    就这么着,薛氏陪着刘禹锡在朗州过了八年。八年啊,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后来慢慢适应,他们在朗州的小屋里,过出了属于自己的小日子:春天去山上采野菜,夏天在江边钓鱼,秋天晒稻谷,冬天围着火炉聊天。刘禹锡后来写的《竹枝词》,里面有很多“江边的景”“民间的情”,其实都有薛氏的影子——是她让他在苦日子里,看到了生活的暖。

    命运又跟他开了个玩笑。元和八年(813年),薛氏病倒了。不是什么急症,是常年在朗州的潮湿环境里操劳,积劳成疾。刘禹锡到处找医生,抓药,朗州的医疗条件太差,薛氏的身体还是一天天垮下去。

    弥留之际,薛氏拉着刘禹锡的手,说“我不后悔跟你来这儿,就是可惜,没等到你回长安……”话没说完,就没了气息。

    这一次,刘禹锡没有像失去裴氏时那样崩溃大哭,而是坐在床边,一动不动地看着薛氏的脸,看了很久。也许是痛到极致,连眼泪都流不出来了。后来《旧唐书·刘禹锡传》里记载,他为薛氏写了很多悼亡诗,可惜这些诗大多没流传下来。但我们能想象,那些诗里,一定有朗州的山、朗州的江,有他们一起度过的八年时光,有他没说出口的感谢和不舍。

    薛氏走后,刘禹锡在朗州又待了一段时间。每天还是会去江边散步,但身边没了那个陪他说话的人;还是会在院子里种蔬菜,只是没人再跟他一起摘菜做饭。他看着空荡荡的屋子,突然明白:有些光,一旦熄灭,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一生怀念:把情与痛,写进诗里,藏进岁月里

    两次失去妻子,对刘禹锡的打击有多大?我们从他的诗里能看出来。

    他后来被贬到夔州,写“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表面是写民间女子的愁,其实藏着他自己的痛——他怕对亡妻的思念,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反贼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被废三年后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铁马冰河肝胆照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大明补牙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