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十二 章 李白与许氏:诗仙的“入赘”时光

第十二 章 李白与许氏:诗仙的“入赘”时光(2 / 3)

子,平阳笑得咯咯响,声音比桂花还甜。又过了两年,儿子伯禽也出生了,小家伙虎头虎脑的,不像平阳那么黏人,却总爱拽着李白的衣角,跟在他身后“爹爹、爹爹”地叫。

    有了孩子,家里更热闹了。许氏每天忙着照顾俩娃,却从没抱怨过一句。李白有时候会觉得愧疚:“要不我少写点诗,帮你带带孩子?”许氏却摇头,把他推回书桌前:“你是干大事的人,家里有我呢。再说,孩子们也想让爹爹写出好诗,以后好跟别人说,我爹爹是大诗人。”

    李白心里的“大事”,从来不是待在家里写诗。他总想着出去闯闯,去长安,去见皇帝,去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

    婚后第三年,他听说玉真公主在终南山修道,这位公主是唐玄宗的妹妹,能在皇帝面前说上话。李白心动了,跟许氏说想去找玉真公主。

    许氏没拦着,默默帮他收拾行李。她把李白常穿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又塞了几包他爱吃的桂花糕,还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私房钱都给了他:“路上小心,到了长安,记得给家里写信。孩子们想你,我也想。”

    李白抱着她,鼻子有点酸:“我很快就回来,等我好消息。”

    “很快”,成了“很久”。

    李白到了长安,找玉真公主并不容易,他在长安待了大半年,到处托人,才勉强见了公主一面。玉真公主虽欣赏他的诗,却也没立刻帮他谋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二章李白与许氏:诗仙的“入赘”时光(第2/2页)

    李白在长安的酒肆里喝闷酒,写了不少诗,却很少给家里写信——他怕许氏担心,也怕自己没办成事,没脸跟她说。

    倒是许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他寄信,信里从来不说家里的难处,只说平阳会背他写的诗了,伯禽学会走路了,后花园的桂花又开了,她做了桂花糕,等他回来吃。有次信里还夹着一根平阳的小辫子,许氏在信里说:“平阳说,把辫子寄给爹爹,爹爹就不会忘了她。”

    李白拿着那根小辫子,哭了。他忽然觉得,追求的“大事”,好像还不如家里的一盏灯、一碗糖水、孩子们的笑声重要。他又不甘心——都到长安了,再坚持坚持,说不定就有机会了。

    就这么拖拖拉拉,他在外面晃荡了一年多,才回到安陆。

    刚进家门,平阳就像只小鸟似的扑进他怀里,仰着小脸问:“爹爹,你怎么才回来?我都会背《静夜思》了!”伯禽也拽着他的衣角,怯生生地叫“爹爹”。

    许氏站在门口,笑着看着他,眼里却有红血丝——他后来才知道,他走的这一年多,伯禽得了场重病,许氏没日没夜地照顾,也累病了,却从来没在信里提过一个字。

    “对不起,让你受苦了。”李白紧紧抱着许氏,声音颤抖。许氏却拍了拍他的背:“回来就好,快洗手吃饭,我做了你爱吃的桂花糕。”

    那天的桂花糕,李白吃得比往常都香,也比往常都心酸。他暗下决心,以后少出门,多陪陪家人。没过多久,他又听说荆州有位官员欣赏他的才华,想请他去当幕僚。他又心动了——幕僚虽不是大官,却是个机会,说不定能一步步往上走。

    许氏还是没拦着,帮他收拾行李的时候,动作慢了点。“这次早点回来。”她说,声音有点发颤。李白点点头,却不敢看她的眼睛——他知道,又要让她等了。

    这就是李白和许氏的婚姻:许氏在安陆守着家,守着孩子,守着一盏灯,等他回来;李白在外面跑,跑长安,跑荆州,跑江南,追求他的理想,却把最该珍惜的人,留在了等待里。

    婚后第十一年,也就是738年的春天,李白在江南游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明补牙匠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反贼 铁马冰河肝胆照 被废三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