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五章 初唐四杰: 跨越半生的文人相惜

第五章 初唐四杰: 跨越半生的文人相惜(2 / 4)

稿,读了一遍,拍着桌子叫好:“好!比那些只会写‘鸡声茅店月’的强多了!赏酒!”

    那天的斗鸡会,最后成了四杰的诗会。他们围坐在酒坛旁,你一句我一句,从斗鸡聊到文坛,从眼前的热闹聊到远方的理想,虽然穿的是布衫,喝的是粗酒,却比那些穿锦袍的权贵,活得更自在,更有底气。

    散场时,骆宾王拍着三个年轻人的肩:“以后有这种场面,记得叫上我。跟你们在一起,比跟那些老官僚喝酒痛快。”

    杨炯笑着点头:“一定!下次咱们找个清净地方,不跟这些权贵凑热闹,只聊诗。”

    长安的夜色里,四个身影并肩走着,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谁也没想到,这是四杰唯一一次齐聚的热闹场面,后来的日子里,他们各自分散,再难有这样的相聚。

    诗笺传情:骆宾王与王勃的“隔空知己”

    四杰里,骆宾王和王勃的直接交集最少——骆宾王比王勃大了近三十岁,王勃少年成名时,骆宾王已经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两人却凭着诗,成了“隔空知己”。

    公元675年,王勃路过南昌,写下《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传遍天下。

    当时骆宾王在长安任职,读到这篇序时,正坐在案前批改公文,手里的笔一下子停住了。

    “好一个‘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他忍不住念出声,眼里满是激动,“这孩子,年纪轻轻,有这样的胸襟!”

    旁边的下属见他这样,笑着说:“大人,这王勃前几年还因杀官奴获罪,您怎么还夸他?”

    骆宾王放下诗稿,叹了口气:“有才之人,难免有棱角。他写的不是序,是咱们这些寒士的心里话啊!‘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不是说他自己,是说天下多少有才华的人,都被埋没了!”

    那天晚上,骆宾王失眠了。他想起年轻时,也曾意气风发,写下“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想着能为国效力,到头来,却只能在小官的位置上打转,空有一身抱负。王勃的《滕王阁序》,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里积压多年的郁气。

    他提笔给王勃写了封信,还附了一首自己的诗,托人送到王勃手里。信里没说太多客套话,只说“君之《滕王阁序》,乃千古绝唱,某读之,如闻钟鼓,振聋发聩”。

    可惜,王勃收到信时,已经是公元676年的春天。他准备渡海去交趾探望父亲,拆开信,读着骆宾王的诗,笑着对身边的人说:“骆大人真是懂我。等我从交趾回来,一定要去长安见他,跟他好好聊聊诗。”

    他没等到回来的那天。同年秋天,王勃渡海时遭遇风浪,溺水身亡,年仅二十七岁。

    消息传到长安时,骆宾王在书房里整理诗稿。当他听到“王勃溺亡”四个字时,手里的笔“啪”地掉在纸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章初唐四杰:跨越半生的文人相惜(第2/2页)

    他愣了很久,才缓过神来,眼泪就掉了下来——那个写出《滕王阁序》的少年,那个他还没来得及见的知己,就这么没了。

    他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落叶,想起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想起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

    他提笔,在纸上写下一首《和李明府》,诗里有句“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渔”——“易水客”说的是荆轲,这里却暗指王勃,说他像荆轲一样有风骨,却落得个客死他乡的下场,而自己,也只能像渭水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宋第一女皇 反贼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剥夺金手指(清穿) 大明补牙匠 铁马冰河肝胆照 天启大明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