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执念
狼有没有毒,卫淮从场部回来问老葛的时候,老葛说在山上遇狼是常有的事儿,尤其是以前在山里游猎的时候,他没少吃狼肉,不见得有啥事儿。
他知道不少汉人的老辈子都这么说,估摸著有两个原因,一是狼肉是大热的,一些人吃起来,受不住;加之腥臊味处理起来,需要不少大料,这年头別说其它大料了,就连盐巴都金贵,这么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省钱。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一句话“狼心狗肺”,所以觉得狼心有毒,吃了会让人性情大变。
卫淮听了这些话,也觉得有些道理。
上次在山里的乌力楞里,分给他的那些狼肉,被孟寿安做成肉乾,卫淮也没注意,狼心到底有没有吃,但觉得,既然有不少老人这么说,那就不吃狼心,主要是也觉得寓意不好。
却听老葛接著又说:“我发现你小子运气挺好,就这么两枪让你捞到三只狼,也是枪好。
年轻的时候,我们在山里打猎的时候,最怕遇到大孤猪、黑瞎子、青皮子,
遇到了能躲掉,那就谢天谢地,一般情况下,没有七八个人、五六条枪,或者是实在缺吃的逼急了,轻易不会去打这些牲口的主意。”
对此,卫淮只是笑笑,没有多说,因为他知道,那时候鄂伦春人对不少野兽持有敬畏之心才是最主要的原因,现在只要是值钱的,不照样有很多人打青皮子、打黑瞎子。
他接触跑山打猎的时间足有一年多了,虽然真正独立打猎只有半年左右,收穫颇丰,但他也深切感受到,用枪打猎的关键,不在扣动扳机的那一下子,而是怎么儘可能地发现猎物,接近猎物。
所以,猎狗和马匹,成了鄂伦春人最好的伙伴。
为啥啊
狗能更快发现和追、围困猎物,马匹能担负下大量脚程,还能帮忙將猎物运回来。
要是单凭人腿追击猎物,仗著武器优良,狂追猛打,累到吐血,毛都打不到卫淮是一个比较善於学习的人,这些时日下来,对跑山打猎,也有了属於自己比较深刻的认识。
事实上,偌大的山林里边,只有跑山打猎的人和野兽穿梭出来的毛毛道稍微好走一点,要是在夏天,林深草密,撑死能看出三四十米就算是很不错了。
也就是冬季好点,落叶掉光,该枯萎的草木枯萎,又有厚厚的积雪將矮小一些的草木给遮住,让只剩大树的林子里变得空旷稀疏,能在林子里看出更远,也能站在山对面或者高处进行瞭望。
当然,这说的只是北境这片山势平缓的地儿,要是到处都有山沟子,山势高大陡哨,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雪层,就像一张白纸,野兽落在上面的足跡,像一个个墨点,无所遁形,比较容易码踪。
但雪也有雪的坏处,人踩在上面,咔作响。
各种山牲,大多听力敏锐,其实很难靠近到百米范围,碰到特別机警的,隔著两三百米听到响动,早选开脚丫子跑了。
就以野猪而言,卫淮想要打到,也往往通过码踪,判断猪群所在,估摸著这些野猪会落在山里什么地儿,或是瞭望它们搜食的前进方向,有下风口藉助风声掩护,小心靠近猎捕,风向不对或是风不够大,那就只能提前到前面选地方进行伏击。
但这样的做法,一样非常容易落空,或是需要耐心等待很长时间,枪法练起来了,能有不少弥补。
不然,別说各种大的牲口,就即使山鸡、跳猫子之类,想要靠枪猎捕到都是件很困难的事儿。
有了猎狗,能很好弥补这些条件限制上的短板。
说到这,就不得不说一下老洋炮为什么这么些年,不少有条件弄到更好枪械的人也捨不得换的原因,不仅仅是弹药容易弄到、省钱,还因为这玩意打出的枪砂是散成一片的,命中率更高。
对於大部分人来说,野鸡、跳猫、灰狗子之类,才是猎获占比最大的东西,
在山里突然惊起来,用老洋炮打出成片的铅砂,容易命中。
卫淮是为了赚钱,所以很少打不值钱或是只能用来吃的野物,而是揪著北境数量最多的灰狗子打,为了保证皮毛完整,他也选择的是弓箭,而不是枪械。
寻思著弄把五六式半自动,一是防身,二是碰到大兽时,子弹有足够的威力、射程和精准。
鄂伦春人在山里生存,也面临著各种问题,多年下来,他们总结出很多经验,虽然少用套子、铁夹之类在他们看来属於滥杀的手段,但也没少利用鹿窖,
碱场以及通过声音吸引野物的鹿哨、狗哨和樺皮船之类的手段对猎物进行引诱,
然后埋伏猎捕。
更是总结了各种实用的狩猎技巧,包括对山形地貌,什么地形容易有野物,
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植物是哪种动物喜欢吃的,可以说是对野物了解得细致入微。
这些日子下来,卫淮对这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