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朱元璋忍了又忍,想想自己当皇帝,又想想电视上这混账后辈当皇帝,还是忍不住了。
“无耻!
‘紫禁城广厦千间避而不居’,那你还修个屁的万寿宫、仁寿宫,干脆连西苑也别住了,滚回封地去!”
看剧的中间有人问过主播这皇帝为什么不住皇宫,主播给找了资料,这小子为了修道折磨十三四岁的小宫女,让人半夜差点给勒了,加上宫里有失火,他是怕了才躲到外面去。
永乐时空的朱棣和他爹一样,感觉这辈子的脸都在这时候被这个嘉靖给霍霍干净了,真的很想把剧里和另一个时空的朱厚熜给赶回封地。
知道自己很奢侈,但奢侈的自信从容,理所应当的刘彻都听得目瞪口呆,叹为观止。
“这大明皇帝,真会诡辩。”
此刻远在大秦,同样被其他学派cue到的名家人:不,我们名家是诡辩之道,不是欺天欺民,自欺欺人。
管财政的桑弘羊是最能和缺钱的大明百官有情感共鸣的,他脸色扭曲道:“他修两宫两关,光后半程就用了三百万两白银,大明一家一年衣食所用也就花个五两银子……”
他口里一个避风雨的所在,是几百万百姓一年不吃不穿的供养。
曾经想玄学爱好者刘彻:“他也没修道给天下修出个什么啊。”
你越修百姓越穷啊。
虽然刘彻也清楚,嘉靖不修房子这些钱也不会回到下面百姓手里,最多就是少交点,大头还是落在大明官僚们手里了。
但那是大明的内部矛盾,也同样是嘉靖需要负责的。
哪怕是在大清,康熙看了这段剧情,都难得同情起大明的太祖和成祖了。
但是这还好,这真的还好,明朝皇帝绝对没有和他一样被近代史的后代子孙接连暴击。
至少朱家崇祯皇帝自己上吊死的体面,不至于和他后代似的还被倭人拉去东北搞伪满洲国,自己剪了辫子,数典忘祖。
一篇圣旨下来,反正嘉靖的意思就是他很节俭,修道一心为天下,裕王徐阶看着办,一天事情不解决,百官不给我上贺表,我就一天不迁居新宫。
就没见过这种皇帝,不对,就没见过这种君主的大秦人很是震撼。
李斯也没想到,不只是和其他国君比起来大秦国君很正常,居然和后世那么多皇帝比起来,他们大秦陛下也是这么的正常。
换了春秋战国,有这种国君,贵族臣子们要么把他赶下来轰出国家拥护储君,要么大贵族自己上位了。
给你办了这么多事还不够,就是要所有人都上贺表让你体体面面的搬新家,谁要哄你啊。
诸子百家现在又是向儒家开炮的时间。
这种君主,在他们这时候的士人是会直接不干走的,怎么大明官员还是只能受着委屈费心吧啦想办法这么哄皇帝。
你们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愚忠愚孝,真的是贻害无穷,荼毒后世!
同样被震撼的儒家弟子也撸起袖子回怼,我们还小杖受大杖走呢,经义的解释权那都是后人瞎改瞎用,都说了那不是儒!
[送走母亲和怀着孕的妻子,又让好友王用汲出京,只剩下海瑞在京中孑然一身。
离腾迁吉时只差半刻,最后一份海瑞的贺表终于赵贞吉送了过来,太监陈洪赶紧拿上,一路飞奔最后一个贵滑,把贺表呈上给嘉靖。
心情大好的嘉靖皇帝亲手拆了贺表,然后一看,这哪里是贺表,分明是谏疏。
嘉靖皇帝翻开谏疏,一个字一个字往下看,脸色变化的十分精彩。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
从心情还算不错,到逐渐严肃,嘉靖皇帝最后沉下脸,奏疏往地上一丢,怒骂一声:“反了!”
龙吟之声随之响起。
]
很清楚这段历史的大清读书人可算是感觉看爽了,这封鼎鼎有名的奏疏他们可太清楚了。
清朝往前的时空,皇帝、官员、不同阶层的知识分子,谁也没看过这么一柄直刺君王的利剑。
看这部剧以来,朱厚熜本以为自己已经破防多次,没什么能把他打倒的了,连看上面嘉靖那个诡辩甩锅的圣旨他都能做到心平气和。
直到这封奏疏的出现,又让他破了大防。
奏疏前面,海瑞甚至还在夸嘉靖‘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
还说他做事和汉宣帝一样认真努力,和光武帝一样为人大度,和唐太宗一样英武,和唐宪宗一样能平各地叛乱,有宋仁宗的仁恕之德……
被点到名的朝代大家纷纷抬头,完全没看出来这皇帝哪里有上面那些明君的优点,海瑞你的夸夸是认真的吗?
唯一一个被提到并且人还就在的李世民捂脸:“不,我绝不承认那老道士有我的英武。”
怎么办,头一次被夸但是一点都不开心,感觉自己好像脏了。
而后面,就是一句一句骂。
骂嘉靖‘大端在修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