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此刻愤怒的你:关于那道名为“对等”
的人生课题
此刻的你一定攥着拳吧,或许还在反复刷新聊天记录,看着那个熟悉的头像在对话框里沉默,像一块浸了水的海绵,把你催了三次的事泡得涨,却始终挤不出一句准话。
而你明明记得,上周他让你帮忙找一份资料时,你正在开一个重要的会,却还是趁着间歇从云端硬盘翻了半小时,连他随口提的备用版本都一并了过去。
这种失衡像根细针,一下下扎在“朋友”
这两个字上,让你觉得自己像个站在天平两端的傻瓜——你这边放着全心全意,他那边却只轻飘飘搭了根羽毛。
我知道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他根本没把我当朋友”
。
这句话在你心里转了多少圈?是不是连带着想起了更多细节:你帮他搬家时累得直不起腰,他却在旁边刷手机说“不急慢慢来”
;你熬夜帮他改的策划案,他转头就署了自己的名字;甚至上次你生病住院,他只了条“多喝热水”
,转头就晒出和别人聚餐的照片。
这些碎片凑在一起,像幅褪色的画,让你怀疑过去那些称兄道弟的日子,是不是都算不得数。
但请你先深呼吸,听我说句或许不中听的话:愤怒的背面,藏着你的期待。
你期待他像你对待他那样对待你,期待“朋友”
这两个字能兑换成等量的真心,期待那些你主动付出的瞬间,能在需要时变成他手里的船桨。
可人际关系从来不是数学题,不是你加一分,对方就必须得回一分。
就像你不能要求仙人掌开出牡丹的花,有些人的性格里,本就缺了“共情”
这颗种子。
他不是故意要伤害你,只是他的世界里,“自己”
永远是圆心,别人的需求不过是圆周上可有可无的点。
你还记得吗?小时候玩过的跷跷板,必须两边重量差不多才能玩得起来。
如果一边总在地上,一边总在天上,那游戏早就该散场了。
现在的你们,就像这架失衡的跷跷板。
你总在用力往下压,想让他也体验到被重视的感觉,可他要么懒得抬脚,要么觉得你就该在下面托着他。
时间久了,你的胳膊会酸,心会累,甚至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太重了,才让游戏没法继续。
但其实你没错,错的是那个不肯配合的人,错的是你非要在一个不愿意和你平等玩耍的人身上,消耗自己的力气。
或许你会说:“可我们认识那么多年了。”
是啊,多年的交情像件穿旧的衣服,就算磨出了洞,也舍不得轻易丢掉。
你总想着“再等等”
“也许他下次就改了”
,就像守着块捂不热的石头,期待它某天能变成暖手宝。
但石头就是石头,不会因为你的体温改变本质。
你越是舍不得,就越容易被困在“过去的好”
里,忽略了“现在的糟”
。
就像你总记得他高中时帮你解围的那次,却忘了这几年他一次次让你失望的瞬间。
那些旧时光该存档,但不该成为绑架你现在的枷锁。
我知道你现在最难受的,是那种“被双重标准”
对待的委屈。
他可以对你的请求说“等会儿”
,却要求你对他的需求“马上办”
;他可以忘记你交代的事,却记得你上次晚回消息三分钟;他甚至会笑着说“你人最好了,肯定不会怪我”
,把你的善良当成可以随意透支的信用卡。
这种委屈像潮水,涨起来的时候能漫过胸口,让你觉得自己的边界被踏成了泥地,连呼吸都带着土腥味。
但你要明白,别人怎么对你,很多时候是你教的。
第一次他拖延时,你说“没关系”
;第一次他对你的事不上心时,你说“不要紧”
;第一次他用双重标准要求你时,你还是选择了原谅。
你以为这是宽容,是朋友该有的样子,却没现他已经把你的退让当成了理所当然。
就像你总在门垫上放双拖鞋,久而久之,他就会觉得不必脱鞋也能进门。
现在的你,其实是在为过去那些“不好意思拒绝”
的瞬间买单。
不过别责怪自己,谁没在人际关系里栽过跟头呢?我们都曾以为“朋友”
就是无限包容,就是“他对我不好,但我对他好就够了”
,却忘了健康的关系从来是双向的奔赴,不是单方面的救赎。
就像你不能靠一个人的力气撑着一艘船过海,总得有人帮你划桨,哪怕只是偶尔递瓶水。
那些只知道索取的人,本质上是把你当成了渡他过河的木板,等他上了岸,转头就会把木板丢进海里。
你或许会问:“那我该怎么办?和他吵架吗?”
其实不必。
真正的告别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