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校园小说 > 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 > 第73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73

第73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73(1 / 2)

    安居之约

    许清和第一次见到陆天立,是在城郊的生态农场。暮春的风裹着麦浪的清香,她蹲在田埂上记录土壤数据,身后忽然传来沉稳的声音:“这片麦田的pH值偏碱,得掺些腐叶土,你手里的检测仪数值要再校准半格。”

    她回头,撞进一双映着蓝天的眼。男人穿件洗得发白的工装服,裤脚沾着泥土,怀里抱着本翻旧的《土壤学》,封皮内侧夹着张泛黄的经文卡片,上面印着“创造诸天的耶和华,制造成全大地的神”。“我叫陆天立,”他指了指她脚边的采样袋,“你是市农科院的?来测耕地质量?”

    许清和愣住。作为农科院的土壤研究员,她最近总陷在挫败感里——牵头的“盐碱地改良项目”遇到瓶颈,连续三个月的实验数据都不理想;合作的农户抱怨“白费功夫”,连导师都劝她“换个更容易出成果的课题”。她像株缺水的麦苗,在现实的烈日下蔫了劲头,直到上周在教堂看到墙上的经文“他创造坚定大地,并非使地荒凉,是要给人居住”,才想起这家坚持“生态种植+信仰实践”的农场,想来找找土壤改良的灵感,却没想过会遇到这样一个人。

    “我叫许清和,”她攥紧手里的检测仪,指尖沁出细汗,“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想让土地更肥沃,却总做不好,难道这片地真的只能荒废?”

    陆天立把《土壤学》放在田埂上,弯腰抓起一把土,在手里轻轻揉搓:“你看这土,里面有草籽、有虫粪,都是活的。就像经文里说的,神创造大地是要给人居住,不是让它荒凉——我们觉得难,是因为忘了土地也有‘呼吸’的节奏。”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晒干的紫云英种子,“去年我在这片地种了紫云英,翻耕后当绿肥,土壤有机质含量涨了两个百分点。”

    他的话像场及时雨,浇透了许清和心里的焦灼。那天他们在田埂上坐了一下午,夕阳把麦浪染成金红色。她说起在实验室熬到凌晨的日子,说起看到农户失望眼神时的愧疚;陆天立则讲起农场的过往——五年前这里还是片荒滩,他带着几个信徒开荒,靠手挖肩扛改良土壤,遇到旱灾时就一起祷告,终于让荒滩长出了庄稼。“你看那片苹果树,”他指着远处的果园,“刚种的时候差点被冻死,我们用稻草裹着树干,每天来查看,现在不也结果了?神既然立了地的根基,就不会让我们的努力白费。”

    “下周农场要种秋播的绿肥,”陆天立收拾工具时忽然说,“你要是有空,来看看绿肥怎么改良土壤。果园的墙上刻着‘我手立了地的根基,我右手铺张诸天’,或许能帮你找到实验的方向。”

    许清和犹豫了三天。直到周五晚上,她在实验室翻看之前的实验记录,看到扉页上自己写的“让每寸土地都能孕育生命”,忽然想起《以赛亚书》里的句子——“他创造坚定大地,并非使地荒凉”。于是周六清晨,她带着采样工具,坐上了去农场的公交车。

    农场的果园里,几棵老苹果树枝繁叶茂,树干上果然刻着经文。陆天立正带着志愿者撒播三叶草种子,许清和蹲下身,跟着一起把种子埋进土里。“三叶草的根能固氮,”陆天立一边撒种一边说,“就像我们心里的信仰,看似看不见,却在悄悄滋养生命。之前有农户觉得种绿肥浪费时间,后来看到土壤变松了,庄稼长得好了,也跟着种起来。”

    许清和忽然明白,自己之前太执着于实验室的数据,却忽略了土地真实的需求。那天她采集了改良后的土壤样本,回去后调整了实验方案,把绿肥种植纳入了盐碱地改良计划。三周后,新的实验数据出来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导师拿着报告,笑着说“这才是你该有的样子”。

    从那以后,许清和成了农场的常客。她会在周末来帮忙干活,把实验室的新技术教给农户;陆天立则会去农科院,帮她采集田间的实时数据。他们的相处像地里的庄稼,在时光里慢慢生长,每一个瞬间都藏着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神的信靠。

    盛夏的一天,农场遭遇了暴雨,刚种的玉米苗被淹了大半。农户们围着被淹的田地叹气,有人说“今年的收成又完了”。许清和看着浑浊的泥水,心里也跟着发沉。陆天立却召集大家,拿着铁锹挖排水沟:“别害怕,神既然铺张了诸天,就会看顾我们。当年荒滩都能变良田,这点雨算什么?”

    那天

最新小说: 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 说好攻略恐怖片,神秘复苏什么鬼 快穿:美人总被强取豪夺 京圈大小姐在敦煌搞数字化 万相阈限 我在民国当灵异侦探 灵泉双璧:异世同辉 梦飞仙途 真千金她丢的不是马甲是人 重生巨兽哥斯拉,14亿人投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