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庇之约
第一章胎教书与旧听诊器的相遇
惊蛰的雨丝带着新生的暖意,落在“生命之隅”母婴关怀中心的玻璃窗上,将苏怀瑾手中的泛黄胎教书晕出淡淡的水痕。书页上印着《诗篇》里的句子:“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她指尖拂过这句经文,想起外婆曾说,每个生命在母腹里,就被造物主的爱包裹,如同种子被泥土温柔守护。
“请问,这里接受旧母婴用品捐赠吗?”一个清润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打断了她的思绪。苏怀瑾抬头,撞进一双如春日溪流般澄澈的眼眸里——男人穿着浅灰色衬衫,外面套着一件米色风衣,手里捧着一个深棕色的木盒,盒盖上刻着细小的十字架纹样,一看便知是珍藏多年的物件。
“我是苏怀瑾,这里的负责人。”她起身,指了指旁边的收纳架,“您想捐赠什么?我们正好需要适合早产儿的护理用品。”男人将木盒放在桌上,打开的瞬间,苏怀瑾的目光便被吸引——里面是一台民国时期的铜制听诊器,旁边叠着一本手写的《母婴护理手记》,扉页上用钢笔写着《诗篇》第一百四十六章:“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他守诚实,直到永远。”
“我叫陆承佑,是儿科医生。”男人的声音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这是我祖父的遗物,他曾是教会医院的产科医生,临终前说,这盒东西要交给‘懂生命覆庇’的人。我在公益名录里查到你这里,还知道你研究宗教典籍与生命教育的关联,或许……”
苏怀瑾接过听诊器,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却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它贴在孕妇腹部时的温度。她翻开《母婴护理手记》,发现每一页都记录着祖父接生的案例,其中一则写道:“1949年春,接生女婴一枚,早产两月,母体虚弱。祷告时想起‘他在母腹中覆庇我’,遂用棉花裹腹保暖,竟奇迹存活。造物主的守诺,比任何医术都可靠。”
“我外婆曾是你祖父的助手,”苏怀瑾轻声说,“她常说,祖父接生时总会念《诗篇》,说听诊器能听到胎儿的心跳,却听不到造物主覆庇的声音——那声音,要用心才能感受到。就像这胎教书里的经文,不是文字,是每个生命都能经历的应许。”
陆承佑的眼底闪过一丝惊喜,随即露出温柔的笑意:“祖父的手记里,还记载过一次难产。产妇出血不止,所有办法都用尽时,他抱着产妇的手,一起念‘他定了命,不能废去’,没想到半小时后,胎儿顺利娩出,母子平安。祖父说,那是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生命不是医术能完全掌控的,是造物主在母腹中就定好的‘覆庇之约’。”
雨丝渐渐变细,阳光透过玻璃窗,在胎教书与听诊器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怀瑾握着听诊器,看着陆承佑眼中的光芒,突然觉得,这场与胎教书、听诊器相关的相遇,是上帝的安排——让她在守护新生的关怀中心里,遇见一个能看懂生命覆庇与造物主信实的人。
第二章覆庇与信实的叩问
接下来的日子里,陆承佑成了“生命之隅”的常客。他带来祖父的医学典籍,与苏怀瑾一起整理《母婴护理手记》,从《诗篇》“他守诚实,直到永远”的应许,到手记里“早产婴存活”的奇迹,每一次探讨,都让他们对“生命覆庇”与“造物主信实”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天,苏怀瑾在整理捐赠的母婴用品时,发现了一张夹在婴儿服里的字条。字条是一位母亲的手迹:“我怀孕七个月时,孩子没了心跳。《诗篇》说‘你在母腹中覆庇我’,可我的孩子为什么没得到覆庇?若他真造万物、守诚实,为什么要让我经历这样的痛苦?若他定的命不能废去,为什么我的孩子连出生的命都没有?”
“又在为字条里的伤心事烦恼?”陆承佑的声音突然响起,他手里拿着两杯热牛奶,将其中一杯递给苏怀瑾,“刚从医院过来,带了最新的早产儿护理指南,你看这上面的保温方案,和祖父手记里的棉花裹腹原理相通,这就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智慧,也是他信实的延续。”
苏怀瑾接过牛奶,将字条递给他,声音带着哽咽:“你看这位母亲的绝望,我也常有同感。《诗篇》说‘他一吩咐便都造成’,可若他真能‘造成’生命,为什么还要让生命消逝?若他的命不能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