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见证,是每一首赞美诗里的敬拜,是上帝用大能创造天地,也用爱将人类归在他名下的约定。
第四章繁衍与永恒的造物之约
一年后的秋分,苏垚和陆衍在昆仑山脚下的教会举行了婚礼。教堂的窗外就是连绵的雪山,阳光洒在洁白的雪顶上,折射出圣洁的光芒。苏垚穿着洁白的婚纱,手里捧着一束用白色格桑花和蓝色勿忘我组成的花束,象征着地心的纯净与归属的坚定;陆衍穿着笔挺的深灰色西装,手里拿着祖父的赞美诗集和那根昆仑山岩芯,诗集的扉页上,多了一行他们共同写下的字:“地会老,山会变,惟我们属你的约永不变。”
“苏垚,”陆衍握着苏垚的手,声音温柔而坚定,“第一次见你时,你在研究岩芯,眼里的光,比雪山的阳光还明亮。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你对造物的敬畏,对归属的信靠。《诗篇》说‘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上帝用手造天地,用地芯写见证,也用爱将我们连在一起——在实验室的岩芯前,在诗集的批注中,在对‘归属’的确认里。”
他举起赞美诗集,让在场的亲友都能看到扉页上的字句:“这本诗集见证了祖父的信仰,也见证了我们的爱情。上帝创造天地,是为了让我们看见他的大能;他将我们归在名下,是为了让我们传递他的爱。我想和你一起,继续探寻地心的见证,继续编订敬拜的诗歌;我们会有孩子,教他们认识岩芯里的造物奥秘,教他们唱赞美诗里的归属之歌,教他们明白‘我们是他的民,也是他草场的羊’——人类繁衍的意义,不只是生命的延续,是让这份对造物主的敬畏、对归属的坚定,一代又一代,永远传承下去。”
苏垚看着陆衍真挚的眼睛,泪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那根昆仑山岩芯,轻声说:“我愿意。我想和你一起,在实验室里守护每一根岩芯的见证,在山间传唱每一首敬拜的诗歌,在岁月里诠释每一句经文的真理。我们的孩子会知道,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在造物的见证下相遇,是在归属的约定中相守;他们也会成为‘造物之约’的传承者,让‘地的深处在他手中,山的高峰也属他’的真理,永远留在人间,留在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生命里。”
婚后的日子里,苏垚和陆衍依然保持着对地质与敬拜的热爱。他们在实验室里开辟了一个“小小造物守护者”角落,放着缩小版的岩芯模型、儿童版《诗篇》,还有陆衍制作的“地质与诗歌”卡片;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在这里举办“地心故事会”,教孩子们观察岩芯的纹路,唱简单的赞美诗,告诉他们“上帝创造天地,不是为了让我们害怕自然,是为了让我们在自然中找到归属;我们是他的羊,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守护我们”。
几年后,他们有了一对可爱的儿女,男孩叫陆垚安,女孩叫陆衍宁——“垚安”是纪念地心的安稳,“衍宁”是传承敬拜的安宁。小垚安刚学会用放大镜,就喜欢跟着苏垚观察岩芯,嘴里还念叨着“地的深处在他手中”;小衍宁则常常抱着陆衍的儿童版《诗篇》,在“小小造物守护者”角落给其他小朋友唱歌,说要“让每个小朋友都知道,我们是上帝的羊,他会永远爱我们”。
有一天,小衍宁指着《诗篇》里“来啊,我们要屈身敬拜”的句子,对苏垚说:“妈妈,我们在实验室里也可以敬拜吗?就像爸爸说的,看到岩芯,就想到上帝的大能,这就是敬拜对不对?”
苏垚抱起女儿,陆衍搂住他们,一家人站在教堂的窗前,望着远处的昆仑山。秋分的阳光洒在雪山上,温暖而明亮,像是上帝温柔的怀抱。苏垚知道,上帝创造天地,是为了让人类在其中找到归属;他立下地的根基,是为了让人类在其上传递爱。而她和陆衍,会带着这份“造物之约”,将对造物主的敬畏、对归属的坚定,传递给孩子,传递给更多的人,让这份由造物主见证的永恒约定,如同地心的岩芯般,永远坚固,直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