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修复好的《约伯记》手抄本,封面重新装裱过,却保留了原来的字迹,像是在诉说着他们相遇的故事。
“苏砚,”陆时衍握着苏砚的手,声音温柔而坚定,“第一次见你时,你在修复古籍,专注得像在守护一份珍贵的宝藏。后来我才知道,你守护的不仅是古籍,更是古籍里的智慧,是对生命的敬畏。《约伯记》说‘神的灵造我,全能者的气使我得生’,上帝用灵造我们,让我们在古籍中相遇,在病房里相守,这是他给我们最美的智慧。”
他翻开《约伯记》手抄本,指着“造我在腹中的,不也是造他吗”的句子,继续说道:“我想和你一起,继续守护生命,继续传递智慧。我们会有孩子,会教他们读《约伯记》,教他们修复古籍,教他们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无论对方是王子还是贫穷的人,无论对方健康还是患病,因为都是上帝手所造。人类繁衍的意义,不只是生命的延续,是让这份由上帝赐下的智慧与爱,一代又一代,永远传承下去。”
苏砚看着陆时衍真挚的眼睛,泪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手抄本的封面,轻声说:“我愿意。我想和你一起,在古籍中探寻更多智慧,在病房里守护更多生命,在岁月里传递更多爱。我们的孩子会知道,他们的爸爸妈妈,是因为上帝的智慧相遇,是因为对生命的敬畏相守;他们也会成为智慧的传递者,让‘他待王子不徇情面,也不看重富足的过于贫穷的’这句话,永远刻在心里。”
婚后的日子里,苏砚和陆时衍依然保持着对古籍和生命的热爱。他们在自家的书房里开辟了一个小小的“智慧角”,放着修复好的古籍和《圣经》,还有儿科病房孩子们的画作。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带着孩子来这里,读《约伯记》里的经文,教孩子辨别古籍的纸张,给孩子讲小远的故事,让孩子从小就明白,生命是平等的,智慧是需要传递的。
几年后,他们有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男孩叫陆知砚,女孩叫陆知衍——“知砚”是传承苏砚的古籍智慧,“知衍”是延续陆时衍的生命守护。小知砚刚学会写字,就喜欢跟着苏砚在宣纸上临摹《约伯记》的经文;小知衍则常常跟着陆时衍去医院,给患病的孩子讲故事,像小远当年一样,用纯真温暖别人。
有一天,小知衍指着“云彩如何浮于空中,那知识全备者奇妙的作为,你知道吗”的经文,对苏砚说:“妈妈,上帝的作为真的很奇妙对不对?就像小远哥哥,虽然生病,却能画出那么美的画。”
苏砚抱起女儿,陆时衍搂住他们,一家人看着书房里的古籍和画作,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落在他们身上,落在《约伯记》手抄本上,温暖而明亮。
苏砚知道,上帝赐下智慧,让他们在古籍中相遇,在爱中相守;而他们,会带着这份智慧,将生命平等的真理、爱的信仰,传递给孩子,传递给更多的人。就像那本修复好的《约伯记》手抄本,历经岁月沧桑,却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这份由上帝见证的智慧之约,也会永远延续,直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