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蒲剧 > 蒲剧 第一章

蒲剧 第一章(1 / 5)

    天黑得紧,风也吹得紧,雪打在脸上,如针扎一样生疼。

    刘老黑和二怪两个人迎着风艰难往前走。二怪听老黑的话时近时远,有时刚听了半句,另半句就被风吹跑了。

    “哎,我说,咱这趟去,一定要让你妹子同意,要不然没法给东家交代。”刘老黑大声说。“嗯”,二怪小声哼了一句,他袖着双手,尽管脑袋冻得发麻,思维也像是被冻住了,但他仍在努力想着,他也不知道,妹子为啥就不愿意给秦家二少爷做小?而他爹,用二怪娘的话说,老实到八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家里的事就别指望爹来做主。

    两个人的谈话多半被风刮跑了,只剩下在风雪中“咯吱咯吱”的走路声。在暗夜里,这声音显得空旷而幽远。

    二怪的爹,每年都要租种一些滩地来维持生计。这些滩地属庙后村秦家所有。二怪则在秦家当长工,日常劳作就是随着刘老黑看管黄河两岸的渡船。

    庙后村之所以称为庙后村,是因为在村子的前边,有一座送子娘娘庙,这座庙也称后土庙,里面供奉着后土娘娘——女娲。紧邻送子娘娘庙是一座建于清末的高楼——秋风楼。二怪听庙后村老举人马连举讲过,高楼的名字和汉朝的一位皇帝有关,这位皇帝写过一首《秋风辞》。

    对于只认识自己名字的二怪来说,汉朝的皇帝姓甚名谁并不是他关心的,他只记得在秋风楼前这位让十里八村人都敬仰的人物送子娘娘——女娲。

    送子娘娘庙也称后土圣母庙,是汾阴人的图腾。在汾阴县村里几乎都建有大大小小的送子娘娘庙,而属庙后村的最大。每逢周围村里有人结婚,主家总要在结婚当天,带上众多亲戚,抬上祭品,在一阵火铳声中,拉开了祭祀后土圣母的仪式。

    庙后村在黄河东边的土塬上,其下是汾阴县城。旁边的古渡口为汾阴渡。

    《晋国志》载:春秋时期“泛舟之役”,粮船由黄河入汾即在此处。汉武帝五次巡视河东,皆由此渡口济河。金时称“汾阴渡”。明朝渡废。康熙年间恢复,称新渡。而自古以来,汾阴渡一直就是秦晋两地通行的一个要津。刘老黑说汾阴渡这些年由秦家人经管着,是秦家经商走“三边”的必经之路。

    汾阴渡处在黄河与汾河的交汇处,两河在此天然形成一块滩地,河道也在此收窄,水流趋缓,成为泊船的安全停靠点。秦家发迹后,多次对河道进行疏浚,对渡口进行扩建。如今汾阴渡人来船往,一派繁盛模样。汾阴渡前的滩地,因处在汾河入黄河口,流水长年冲刷,站在黄土塬上俯瞰,极像女人的“私处”,故在汾阴当地有“汾阴脽”之说。马连举说女娲娘娘当年沿汾河四处游走,寻找水草丰美,适

    合人类生存之所。而当她走到“汾阴脽”的时候,被眼前的环境所吸引,决定在此抟土造人,汾阴就成为人类的发源地,此地后来也逐渐演变成汾阴古城。

    没事做的时候,二怪会坐在河岸边,默默看着向南奔流而去的河水发呆,岸边的泥土随着湍急的河水一层一层剥落,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然后散落开来,流向远方。“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二怪断然想不出这样的话。他只是在天气好的时候,站在渡口,望着对岸秦地人家做饭的袅袅炊烟卖呆。

    两人“咯吱咯吱”走了二里地,风小了,可以听见耳边雪落地的飒飒声。刘老黑双手放在袖子里,用胳膊肘捅了捅二怪的腰问:“你想好了怎样劝你妹子没?”二怪摇了摇头说:“虽说是做小,但嫁到秦家是享福哩,又不是受苦,不知她咋个就不愿意。这回到家里,啥也不和她说,如果再不同意,就让秦家过来直接抢人,到时还怕她跑了不成?”刘老黑说:“她可是你妹子哩,你心咋这么狠?”二怪不吭气,他有他的想法,如果妹子能嫁到秦家,即便是做小,也强过别人百倍,他自然能沾上妹子的光。

    两人走了一会,二怪问刘老黑:“叔,秦老爷祖上是哪里人,不是说是河对岸的吗?咋就能在咱这儿发了财,有这么大的家势。”刘老黑说:“其实我也闹不清,听我爹讲,秦老爷的爷逃荒来咱这儿了,起先是在你们村落脚,但你们村的族长死活不愿意,没法子他们才流落到河滩。你瞅瞅,刚到庙后一大家子也只能在这没人去的犄角旮旯里。也不知道是秦家人

最新小说: 藏钟 蒲剧 凤临异世将军的刁蛮王妃 这个书生有点凶 匪殿下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乱世边军,开局一馒头换亡国女帝 美貌废物被迫登基后 怼天怼地怼极品【我似张狂】 三国非演义:狼啸白门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