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抢亲(1 / 2)

朱三少本是不想来的,只是因为要替郑大公子接人,自己不来的话,日后终是一个话柄,只能百忙之中抽空亲自过来。

他这几天忙得很,虽然是这海贸上的具体事宜,还是要他亲自和郑鸿逵逐项商议。三少这次和郑芝龙只见过一次面,还是在晋江边上的龙舟大会上,给他的印象就是一个帅气的中年大叔,可想而知年轻时的郑芝龙是个怎样的帅小伙,相比之下他的儿子郑森虽然也是仪表堂堂,可比起他老爹还真差了不少,这郑芝龙怎么看也不像一个海盗。

只是郑芝龙并没有和他谈一句关于生意上的话,连两家的亲事也仅仅一句带过,却是问了很多自己的爷爷和四弟的情况,还问起他爷爷履新之事,见他一脸懵逼的表情绝对不是装出来的,才告诉他爷爷已升迁两淮盐运司,出任通州分司,三少这才知道爷爷升官了,还一下升了两级。想想自己这次出海也已经快一个半月了,家里的变化自然也是不少的,心里思乡之情一下子浓了很多。

之后的生意都是郑鸿逵出面,被几个掌柜说起来,那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了,据他们所知,郑家平日里的生意都是几个师爷和几个家生子弟出面打理的,这次有郑家二老爷出面,那可是近几年来的第一次,说的朱三少的心情也好了不少,最终达成的协议双方都很满意。

对于朱家这边最关心的商船旗金问题,直接降了三分之二,由每条船三千两银子直接降到了一千两银子,而且用布券结算。郑家则拿到了朱氏工坊所产货物与倭国和荷兰人的独家代理权,为了双方的贸易平衡,避免布券和银两之间的兑换损失,朱家承诺从郑家采购大量的硫磺和硝石,给了一个很好的价格,并预付五成的布券作为定金。

这些都谈妥之后,三少最后提出了雇佣郑家的船队从暹罗、交趾、儋州运输稻米和铁矿石的要求,对于这两种货物其原本的价值并不高,之前都是利用回程时的空船顺带着装运,所以运量一直起不来。而这段时间随着大量人口迁入的预期,粮食的潜在需求会很大,四少特意来信让他在泉州当地采购一大批粮食运回去,另外把这粮食运输作为一个专门的生意和郑家谈合作。

以郑家的行事风格,在海上从来没有帮人做船运这种生意的,要么就是直接贩运货物,要么就是拦路收取旗金,这车船镖行的苦差事他们可没有兴趣做,更别说这牙行的臭名声了。郑家好不容易摘下了海盗这顶帽子,现在可是堂堂的朝廷命官,朝廷的水师,做点贸易当然是会做的,帮人家运货,传出去怎么丢得起这个人?所以这事也就起了个头,郑鸿逵的意思是自己回去商量商量,考虑考虑,再议再议。

三少也不着急,这次泉州这里的几家店铺通力合作,大量收购了各种粮食,原来躺在乡村地主们库房里的陈米番薯都快要发霉了,这下竟然还有人愿意以新粮的价格收购,为此,福建广东两省的布券联盟店铺,从各个州府的分号里抽调人员,纷纷下去到各个县城开设支号,这粮食生意就成为了这些支号的第一笔大生意,小县城里也渐渐开始有了兑换和使用布券的银号,粮米酒铺,百货铺,车马镖行,煤铁铺子,甚至钟表行,书报堂。

三少提出这次需要雇些船只把这些粮食都运回苏州,郑鸿逵也没有答应,不过也没有反对,只是说这次郑家不会出面,让三少自己去月港找。很快负责这事的张掌柜就办妥了此事,在月港码头用每艘一千大券的价格雇了六艘大福船,日夜赶工要把三千多吨的粮食装上船。

月港这里虽然是大明朝唯二的官许对外贸易港口,但是码头的设施和朱家在长江口那几个港口码头完全没法比,没有任何机械设施,只能靠力夫一包包,一箱箱,一件件慢慢地往船上搬,速度自然快不起来。三少这时无比想念起那些矗立在长江口的水车,提升机,传送带等,更加佩服起自己的四弟和二哥,感叹他们的聪明才智,他每日也很早到码头来,亲自督促监工。

农历五月的闽南,已经是初夏,白天日头很毒,一般装船卸货都是在清晨和傍晚,力夫们也都不愿意顶着灼热的阳光,在大白天卖苦力,三少本想着加点工钱多雇些人,却被粮米行的掌柜张五财制止了:“朱少爷,您是不知道,这码头上的力夫都是有行会管着的,而这行会可都是那些掌管市舶司公公们的钱袋子,你加的钱也到不了力夫们的手里,倒是肥了那些公公们。最怕的是树大招风,你看现在这月港里总共也没几条船,我们这次运的都是些不怎么值钱的粮食,再加钱的话,这价钱就太高了。”

朱三少只得压了压自己烦躁的心情,“那怎么办?这船都装了三天了,我看只装了一半,唉,急死个人!”

“少爷稍安勿躁,我已经安排人准备饭食咸鱼,给这些力夫加餐,早晚各一顿,管饱管够,保证明天就能全装上船,后天一早您就能扬帆回程。”

“好,还是你有办法!我是发觉这次来泉州,这码头上比之前冷清了不少,来往商船屈指可数,这是为何?”

张五财摇头:“这我也不是很清楚,平时我也只是忙于铺子的生意,对这港口码头上

最新小说: 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娘子—媚乱天下 带着三国精英卡闯水浒 状元郎弃子逆袭路 我掌控大明十六帝,吓坏朱元璋 三国之再世诸葛 我去明末救义士 你不是笔直笔直的天后吗? 暖房丫环,建社团当大佬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