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素英在家里听完侄子的一番描述和分析,又是稍微沉思了片刻。
“正明你的想法很好,要在那样一个沪城这边市里规划的美食街区里,开一家更具有特色的餐厅,確实是需要更多的谋画,你直接买下店面的想法很对。”
罗晴跟著开口问:“市里能同意你买下店面吗不是说那边的店面市里表示,只租不售”
冯正明:“那一片毕竟是市里投资建起来,所以只租不售也是对的,那样的方式市里更加容易控制。”
冯素英:“这么说起来,以后泉城会不会有类似的规划”
冯正明:“姑你忘了几条老街了泉城一直都有类似的规划。”
二姑:“还真是,泉城一直都是有那样规划,我记得你三师兄家里的在芙蓉街上的店面,就是租的吧”
冯正明:“对的,那边基本上都是租的,也没有哪家铺面会卖。”
罗晴:“这样的话,你在沪城那条新规划的街区里,想要买下店面恐怕很难吧”
冯正明:“我知道很难,所以我让大伯帮我问问看,如果买不下来,那我们就租下来用。”
罗晴:“真的要去那边开店吗那边被规划成国际化的美食街区,恐怕是更想要吸引大量的海外餐厅去那边入驻,恐怕租金也不会低的。”
冯正明:“租金肯定不会低,那边的位置也非常好。”
稍微停顿,冯正明反倒是笑了:“无论是买下来还是租下来,在那边我们都可以做一家更加独特的餐厅。”
“更加独特的餐厅”这话让二姑和罗晴都有些惊讶。
这些年在她们眼里,冯正明开的老洋房餐厅已经足够独特了。
她们还真是有些好奇,还能怎么独特
冯正明见二姑和妻子都一脸惊讶。
他微笑解释:“我说的独特餐厅,是这一次的餐厅和我其他的店都不一样。”
这话说了等於没说一样。
罗晴:“你要怎么不一样”
冯正明:“现在我们的几家店,包括我的老洋房餐厅,都是以做鲁菜为主,虽然很多菜都是我创新的菜,但底色还是鲁菜。”
二姑:“所以你打算这次新店不做鲁菜”
冯正明:“不是不做鲁菜,是不再以鲁菜为主。”
“不以鲁菜为主”这个提议多少让二姑和妻子都觉得奇怪。
妻子问:“可是你一直都是鲁菜为主,大家好像都习惯了你的店必然是鲁菜基础创新菜,你这次不以鲁菜为主,你准备做什么菜呢”
冯正明回答:“不再单纯去做某一种菜系,这次我们要融合全国菜系,新的餐厅选料上我们要更加大胆一些,菜单上不再以菜系去区分,而是把不同菜系组合搭配起来。”
这么一说,妻子和二姑再次面面相覷。
她们还是有一些意外。
没想到冯正明这次会放弃菜系。
在二姑和妻子看来,冯正明继续打起鲁菜的大旗,对他的店肯定会更有利。
就像是他这些年开的所有店,在各地都是会被很多人认同为鲁菜。
可这一次,冯正明居然放弃了鲁菜这面大旗。
他要褪去菜系的限制,要直接把各种不同菜系进行融合。
不过仔细想一想,二姑和妻子又觉得冯正明的做法很对。
既然那条新规划美食街区,主要是吸引更多海外餐厅的入驻,要改建成一条国际化的美食街区。
那么冯正明把全国各地的菜系融合起来,组合出一套更具有代表性的菜单,或许確实更加符合面向全球的选择。
想到这,罗晴问丈夫:“所以你是打算,店里要推出各地不同菜系的特色菜”
冯正明:“首先我们要做的足够高级,必须要体现出那种高级感。
你们想一想,这些年是不是沪城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吸引了大量的外部投资的情况下,也拉动了国內的经济飞速发展
过去可能对很多沪城的人来说,太过高级的店很多人会望而却步。
但是现在呢是不是越来越多人会选择去我的老洋房餐厅
甚至不少沪城老饕们,都会主动去一些高档的餐厅。”
听冯正明这么一说,妻子和二姑也都是点了点头。
罗晴对这方面更有感触。
她和丈夫一起刚来沪城的时候,生意最好的是几家乾饭铺的分店。
那时候即便是西餐馆街上的那家店,卖的最好也都是偏快餐形式的那些菜。
可隨著时间推移,到了现在,真正最赚钱的店,实际上就是冯正明的老洋房餐厅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老洋房餐厅的菜品定价更高,有著更多的溢价在其中。
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有了更多人愿意多钱在吃上了。
这確实和冯正明说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