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着进了屋,妻子让厨房那边重新热了菜饭送过来。
饭桌上他对孙女道:“今年秋天你父亲要回京述职,到时就能见他了。”
孙女很高兴:“真的吗!娘亲也一道回来吗?”
吴光启点头:“你哥哥也会一道回来,现在西南的局势已经完全稳定下来,也多亏了赵立宽。
前几天你父亲来奏疏,说西南许多百姓请愿,要为赵立宽立生祠,朝廷已经同意了。”
孙女听了小声说了一句:“立了生祠,能保佑他在战场上平安。”
吴光启无奈笑了,他哪会不明白孙女的心思。
只不过大户人家婚娶向来不由人,他更不可能同意自家嫡长子的女儿去给别人做妾。
只是如今形势逼人,而且陛下也许诺加封郡主,到时算了暂时还是赵立宽高攀他家孙女呢。
说白了,这是向陛下表忠心的政治联姻,只有孙女嫁过去,陛下才放心他,口头的保证在朝堂上是完全靠不住的。
只有血脉,姻亲,人质,把柄才令人放心。
他调整语气,尽量平静的对孙女和妻子道:“过段时间,宫里会加封仙衣为郡主。”
奶奶和孙女俩都惊呆了,手上的筷子不自觉停下。
“相公,莫非陛下要将仙衣许给哪位皇孙?”妻子第一时间做出了合理的猜测。
孙女脸上瞬间无光,神色黯淡下去。
他点头道:“确实是陛下做媒,所以加封郡主。”
“原来如此…………………”妻子缓缓点头,拉住孙女的手,抚摸她的手背安慰:“这是早晚的事,以我家的门楣,许个王公之家,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也没什么不好的。”
孙女低下小脑袋,微微点头,眼中已雾气横生。
吴光启见孙女要哭了,也不逗她,连接着说道:“不过也非什么王公之家,陛下是将仙衣许给隔壁那赵家小子赵立宽。”
“什么!”这下轮到她奶奶惊讶了。
孙女抬头满脸不可思议,随即面色逐渐发红,不解问:“陛下为何......”
但话越说越小声,还没说完又低下头去了。
吴光启欣慰笑了,见孙女这神色,他岂会不明白。
也罢,就当顺孙辈的心吧。
他没有具体解释,只说:“赵立宽对朝廷对陛下都是个重要人物,陛下希望以此加深我们两家的联系,让我帮他。
春风微冷,夜里清风拂过,水波乍起涟漪,对于吴仙衣而言注定是个难眠之夜。
接下来几天,朝堂上越发热烈。
弹劾赵立宽的奏疏不断。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原本不做表态的吴相公这时站出来,以赵立宽的奏疏为依据,指出右散骑常侍岳怀兴桀骜自专,不听军令,违反军规,理应处死。
吴相公站台,自然有不少人也跟着站在他那边为赵立宽辩护。
原本一边倒的局面,变成两派互攻,陛下居中调解。
最令人没想到的是,才卸任西南转运使,从西南回来没多久的尚书左仆射司马相公也站在支持赵立宽的一边。
这下一局面顿时微妙起来。
反倒是之前一直被视为赵立宽靠山的郑亲王这回没有站出来支持赵立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