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起路徐行意未寧,龙山小临佛不安
“王兄,你出身大族,见识广,该是知道许多的,敢问那季夏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何言行举止那般囂张还处处透著邪气偏生会被李郎君那般看重”
车轮碾在砖石铺就的驛道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在这辆马车的后面,有几人骑马相隨,其中有几人是世家子弟的打扮,亦有孔武有力的侍卫,却也有一名坐在马背上闭目不语的道人。
那几个世家子弟驾马走在中间,其中一人年岁最小,看著怕是刚刚才二十出头,身材瘦削,这时瞧著走在最前面的马车,颇有几分抓头挠耳、定不住心思,
便朝身边之人询问。
他名为崔衍,乃是博陵崔氏安平房支系庶子,家居洛阳择善坊,正是被元德秀举荐出来,跟隨李易的那个世家子弟。
被他问询之人,骑马走在旁边,身高体壮、器宇轩昂,则是太原王氏普阳房嫡系,世居洛阳思恭坊,名唤王翊之。
王翊之听著崔衍问话,摇摇头,提醒道:“咱们说是长辈推荐出来长见识的,但如今既跟了李公北上,那便算是他的幕僚,岂能隨意议论更何况,李公如今人称当世圣贤,一举一动,自有深意,非是吾等所能测度的,休要多言。”
“唉,你又这么说。”崔衍一听他的话,便觉得气馁,但心里依旧难安,还是左顾右盼。
“崔君,何故这般难安”
一个温润之声从后面传来,却是跟在这人后面的顏季明出言了。
他乃是顏闕疑之侄,早就说好要追隨李易北上,这时也在其中。
崔衍一听其声,又来了精神,拨转马头,凑过来就道:“差点忘了你,顏君,你跟著李公的时间最早,该是对他比较了解,你说为何咱们突然就出发,还这般隱匿消息,不让人知偏偏同行的里面,还有那么一个看著就不对劲的”
顏季明一听,便犯了难,他先道:“我可不敢自比了解李公,只是比几位提前见过一两面罢了,至於李公为何突然启程,这就非是吾等能测度的了,想来以他的见识,內里必有深意。”
崔衍一听,便嘆了口气。
此时,距离李易在那建勛塾中宣讲《原道》,已过去足足七天。
在这七天的时间里,李易大部分时间虽是泡在集贤书院,但还是分出了许多精力处理各种事宜,尤其是將李府、连同许多產业安排妥当,或者收拢,守护盘子,或者变卖,换作財资。儘管如今以他在洛阳的名望、位格,加上学宫、盪魔司等各方势力的帮衬,根本不用担心人不在的时候,自家產业会被內外之人巧取豪夺,但对李易而言,这些个外物,终究比不上自身修为,换作钱財,最终变作修行资粮,才是上上之选。
之所以还会留下一些,却是因为盘子、摊子太大,其中涉及许多人口,那就不是自己一摆手,就能处置的,按著唐律,自己就算將他们尽数打发出去,也无非是害了人,坏了命,索性便先养著。
待处置妥当之后,他不再留恋,在宫中与相府派出的催促之人到来前,就提前出发了。
如今,已是出了洛阳地界,这道路渐渐开阔,往来的行人逐渐减少,原本还有心思游山玩水的崔衍,这才有些沉不住气。
正在这时,那坐在马上的道人,忽然道:“崔君,这北上路途尚远,你若这般沉不住气,倒不如回去,省得半途而废,害人害己。”
这道人正是镇元宗的左道人,他自那日隨著师兄翟法言拜了李府,便安顿下来,一直在府中潜修,如今李易外出北上,他稟明门中,便也跟隨,也好隨行侍候掌门,顺便看著,省得一个转脸,掌门人又不见了。
崔衍一听这话,脸色骤变,赶紧摇头道:“不可不可!那祖父非要將我打断了腿不成!不可回去!”
“既然回不去,便先定下心,莫高声,留著点力气。”策马走在马车前面护持的李正,也听到了后面的声音,他为盪魔司出身,这次是得了司中委任,北上巡查,也算是名正言顺的跟隨,给李易做个护卫,“李郎君固然是心胸宽阔,可他在车里面说不定在修养,咱们这一来一回的呼喊,扰了他,总归是不好的。”
“是极!是极!”崔衍赶忙点头称是,总算是因此安定下来。
马车之中,李易闭目盘坐。
在他身旁则是七日前,与先天真人一同过来拜访的季夏。
这位出身不凡,又是拜弥勒教中的高层,原本可谓风流瀟洒,但如今却是枯瘦鳞、皮包骨头,似是皮下血肉都被抽取出去了,似是一下子老了三四十岁。
而实际上,他那一身修为,如今亦是点滴不存,甚至双手、双脚上,还分別套著一枚铜环,上面刻著繁杂的纹路,一看就知是用来禁制此人的。
这季夏却也不以为意,坐在李易旁边,甚至还能听到车外的议论,却是一副丝毫也不放在心上的模样,反而神色如常的道:“郎君,道姑令我跟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