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有教无类不教休罚,百川匯海各道相扶
眾人听得这话,纷纷侧目,瞧著那白衣郎君,隨即就有几个见多识广的看出几分端倪,却是默不作声,等著那位“圣贤”回应。
亦有不少人听后若有所思,当真希望能得个解答,便也將希冀目光投向李易。
李易则是眯眼瞧了瞧来者,那泥丸宫中的小铜镜微微一颤,袖中收拢的太虚境同时共鸣,令他的目光陡然洞穿其人。
白衣郎君原本姿態从容,但被李易这么一瞧,却是心中一颤,竟似是被看穿了隱秘,表情有些不自然。
不过,不等他再有言语动作,李易却已经开口。
“元魏虽亡,然《齐民要术》却记载了那鲜卑牧马之术,造福於后世,不仅如此,建於元魏的洛阳永寧寺塔如今不是依旧香火鼎盛,可见其政虽息,其意不绝,至於说妖类为学———”
说著说著,他將手一挥,袖中竟飞出许多枚字符,个个灵性浓郁,宛如活物,赫然是当初笔有元灵所书之字精,一个接看一个的镶嵌在树上,竟让这原本垂垂老矣的古槐,生出几分灵性,更多了几分书卷气!
“点——点化!”
白衣郎君当即瞪大了眼睛,看出这手段的根本,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知道这些字符一入,这老树已是灵性自生,似是浑浑噩噩的婴儿,但有人教其感知,
便能萌发自我!
“举手投足,点化精怪!”
这一刻,他看向李易的自光截然不同,热切中带著疑虑:“他不是人族的儒家圣贤,为何这般轻易点化妖类”
李易笑道:“这老树在书院不知多少岁月,若它能从中升华,得了学问,又有什么不能教的他若是能解《九章算术》、识文断字,便是做这书斋的帐房,
钱財尽令它执掌,又有何不可人们畏惧妖类,或许有其外表为异类的缘故,但更多的是恐惧一些残忍兽行。连盪魔司破妖案、察鬼案,尚且对洛阳周边未显恶跡的妖类,都只是警告、规制,吾辈又岂能不教而诛”
顿了顿,他意味深长的道:“这叛逆与否、是否能成大祸,也不只看出身,
我在集贤书院中可是看过不少记载,说是大族子弟学有所成,却作恶多端,乃至墮入魔道,引起无边杀劫,却也有妖类守礼、重恩,捨身取义的。其中有一本《簪笔玄谈录》就是元魏大儒所作,说是纪录的真人真事,其中一篇《报恩记》,说是一书生救了一白狐,那狐狸后来化身为人,不仅提醒了为学上的错漏,更救了此书生性命,功德圆满,大道修成,可见比起某些连《尔雅》都背不全的膏梁子弟,这些精怪倒更配称『生徒”。”
白衣郎君闻言,错当场。
而人群却已沸水溅油。
西廊下几个五姓子弟面色铁青,东席寒门士子却已围著隱约变化的槐树议论纷纷。
老儒们欲言又止地望著李易,又瞧了瞧,李易身后隱约泛光的圣贤泥塑,以及李易身旁坐著的顏闕疑、元德秀、李阳冰等学宫宿老,终究是没有继续开口。
倒是那白衣郎君思索片刻,笑著抱手道:“当真是圣贤之言,传闻不虚,学生受教了!”说罢,便也退到了一旁。
很快,又有其他人问询起来。
甚至有个人看上去五大三粗的,还问起李易那三碑若立,风吹日晒易损,时间长了,如何修补,是让会字的老爷们,时常来补修不成
李易笑著道:“我有一法,日后尔等当知。”
“连这样匠工之言,居然都有人询问!”人群边缘,那信王一行人的里面,
有几个女扮男装的,其中一女,便自说著,隨即还向身边另一女子道:“太华,
你如何看”
这人正是女扮男装后的万春公主,而被她问询的,自然就是那位太华公主。
“既是来问儒道圣贤,自是百工皆可,但有为学,又有什么不能问的”太华公主说著,目光却始终锁定在那位白衣郎君身上。
万春公主瞧见了,眼珠子一转,道:“太华,你可真箇善变,先前几次想要宴请这位儒道圣贤,结果未能如愿,如今他位格大增,父-父亲大人令吾等不可惊扰於他,以至於你断了念想,这便移情別恋了”
“这——”信王原本在旁装作没听见,但到了这里,却也忍不住提醒,“这等场合,还得慎言!”
太华公主摇头道:“我想去与他说话,自然不是存著这些念头,你莫要在这里嚼舌根。至於那位白衣郎君,你莫非没看出来,他其实也是女扮男装”
“嗯”万春公主闻言,心中一动,便也去打量,但几眼看下去,依旧看不出端倪,“何以见得”
太华公主笑道:“她的手段,比咱们这种表面功夫,可要深得多,你一时瞧不出来,也算正常。”
“哦”万春公主就忍不住道:“不是说这儒道圣贤、人道大儒边上,根本不能存在妖邪、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