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亲时赵家给买的金首饰三件套,也一样不落带回赵家。
再就是陈家给准备的嫁妆了。
棉被六条,红木箱子两个,脸盆、木桶、梳子、毛巾、子孙桶各两个;新嫁娘的衣裳六身,金镯子一对,田地两亩,县城的铺子沁香坊,也作为陪嫁,被陈婉清带去夫家。
这嫁妆晒出来,简直把在家里猫冬的赵家村百姓,全都惊出来了!
许素英会陪嫁金镯子,这大家伙都听说了,是在陈家做棉被的女眷早早传出来的。
会陪嫁良田,这个也早有传闻。
那还是陈婉清替孟锦堂守了一年孝后,媒婆前来说亲,许素英为了给闺女找个好人家,许出去的诺言。
但谁当真了?
谁敢当真!
乡间小老百姓,都拿田地当命根子,不到走投无路,谁也不会往外卖田,那叫不肖子孙!那叫不给自家留后路!
至于给闺女陪嫁良田,那更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闺女都是赔钱货,出了门子就是别人家的了。
许多人家会挖空了心思,从闺女的聘礼上做文章,恨不能将男方家里掏空。
他们更会想方设法,将闺女的聘礼留下来,贴补家里的子孙。
才不会想着,给闺女多多的陪嫁,好让闺女在婆家腰杆硬挺。
那不克扣闺女聘礼,还舍得给出两个红木箱子、几身衣裳、几条棉被的,那都是心疼闺女的好人家了。
可你看看陈家这嫁姑娘,这怕不是把家底都掏空了吧?
各色过日子的杂物就不说了,金镯子良田还有铺子!!!
那铺子可是能传给子孙的!
经营的好了,每个月都有稳定的进项,那日子得多自在!可就连这日进斗金的铺子,都陪嫁给闺女了。
赵娘子看着这嫁妆单子,头都有点晕。
早先她家特意给了六匹绸缎做聘礼,就有族里的长辈含酸带噎与她说,“那陈家的大闺女年纪大了,能得了咱们璟哥儿这么好的亲事,心里不定怎么偷着乐呢。你也别太实诚,大面上过的去就行了,怎么还尽捡着好东西往出给?那金子自己留着养老,不比给了未过门的媳妇强?”
“既然给出去了,我也不说让你要回来的话。可既然那边已经传过话来,说是用定亲礼抵聘礼,那就不要再送聘礼过去了。咱们家太上赶着,不就显得看重那媳妇?回到新媳妇嫁进来,还不得骑你头上?”
“况且,那闺女下边还有两个兄弟呢,又都在读书,花销且大。陈家只靠陈松那点俸禄,日子怕是过的苦哈哈。指不定就要将咱们家送过去的东西都眛下,好贴补他儿子。你啊,得防着点陈家。你这样没点算计,以后日子可不好过。”
赵娘子只闷着脑袋轻轻的笑,却不给表态,更没准备省下聘礼。
她是性子懦弱,却又不傻。
陈家日子不好过?
那都是假的。
璟哥儿虽然没有与他多说,但那一日回家却提了,陈家在县城买了一套两进的宅子,后边一溜三间房,全留给他和清儿。
赵娘子知道好赖,更清楚许素英和陈松的为人。
那两人面上瞧着和气,其实很有些心气儿。他们立身也正,也是真的心疼闺女,不说会不会掏空了家底嫁闺女,但绝对不会贪墨了闺女的定亲礼和聘礼。
这点,她是绝对能保证的。
但赵娘子想到了许素英和陈松两口子,会厚嫁闺女,却绝对想不到,未来儿媳妇的嫁妆,会丰厚到这个地步。
县城里的富贵人家嫁闺女,也就这水准了吧?
尤其是那铺子,日进斗金,生意好的跟扫地上的落叶一样,刷刷刷就能扫出好多银子。
赵娘子有些站不住脚,面上表情都梦幻起来。
被引来的赵家族人和众乡亲,也都一脸不敢置信。
“这铺子不留给儿子,就给闺女做陪嫁了?”
“陈松家两口子咋想的,就是疼闺女,也绝对没有疼到他们这份儿上的。”
“哎呦,我就说我们璟哥儿有福气,看看,这是娶了个金娃娃进门了。”
“陈家给的嫁妆丰厚,这是看中咱们璟哥儿。老嫂子啊,人家看中璟哥儿,咱们也得把人家姑娘当亲闺女看,可不能让陈松两口子寒心。”
“这亲结的,可真真算是良缘。大伯,大娘他们的眼光就是好,看看,一下就给璟哥儿说了这么好的媳妇。”
媳妇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