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我大唐腹地,展示我方贏弱啊。
这样的一次封禪,即使陛下免除沿途百姓赋税,也不能抵偿百姓的劳苦。
与其崇尚封禪的虚名,而得到实际的害处,陛下为何要封禪呢”
李世民轻捻鬍鬚,盯著魏徵,並不答话,
魏徵的这一番话,算是切中了他的要害。
自打他上位后,励精图治,不就是想要建立起一个远超其他朝代的大唐吗。
而如果,为了所谓的虚名,將这百害而无一利的封禪进行下去,那他与秦始皇汉武帝有何区別。
沉默半响,李世民最终缓缓开口。
“魏徵,就依你所言。”
早朝散会之后,各位官员有序退场。
站在门口的李承乾,对著离开的眾人一一行礼。
褚遂良见到这一幕,虽有心上前询问一番有关字帖一事,但是他也看出了太子似乎有事要找寻陛下。
因而,仅仅与李承乾打完照面后,褚遂良便跟隨著大部队一道离开。
“玄素,似乎这段时间,太子殿下变化极大啊。”
和李承乾打完招呼的魏徵,向著在他身侧,担任太子少詹事的张玄素询问道。
“確实如此,曾经太子在皇后娘娘死后,消沉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太子殿下长时间不在宫中,也不知道去往何处,直到不久前,太子殿下恢復如初,如同往常一般学习。
不过,经过了中间的波折,太子殿下似乎成熟了很多,不再像之前那般,游玩不学,面对我的劝諫,其也能听得进去,实属难得。”
魏徵若有所思,回头望向先前他与太子殿下交谈的位置。
从刚才与太子殿下的言谈举止中,他也看出了现如今的太子殿下,与以往的轻浮相比,更加的老成持重。
屹然一副成熟太子的模样。
这对大唐而言,倒也是一件幸事。
太极殿中,李世民缓缓地吐出一口浊气。
如今,大唐在他的带领下,一直在稳中向好的发展,將来建立起一个大唐盛世,不是梦想。
只是,不知道他这一生的功绩,能不能洗刷他玄武门之变的污名。
“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嗯,承乾”
坐在软榻之上的李世民,从思考中回过神来。
他的这位太子,在他的母亲去世后,整个人简直可以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开始是整个人完全消失不见,太子左庶子杜正伦与太子右庶子孔颖达以及一眾被他派往教导太子之人,都向他反映过此等情况。
即使他派人出去寻找,也没有收穫。
后来,承乾回来了,並且还带回了许多对大唐有著巨大帮助的奇物。
但是—这一切,全都假借於稚奴之手,使得他有些看不懂了。
直到那一天,承乾向他提及卸任太子之位。
他也是终於明百了承乾之前那么做的自的。
但是承乾如此做的原因为何,他却不得而知。
即使他有心询问,承乾却什么都不说。
而为了大唐的稳固,他直接驳回了承乾的请求。
不过,之后的承乾倒是莫名地又恢復到了以往的样子。
不,可以说,现在的承乾,远超以往,甚至可以说成长为了一位极为优秀的太子。
甚至,在承乾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只是,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宣。”
隨著李世民的话音落下,李承乾缓缓走入了太极殿中。
“儿臣参见父皇。”
“承乾,坐吧。”
“是,父皇。”
李承乾刚坐定,李世民就將之前朝堂之上谈论的封禪之事,告知了面前的李承乾。
“承乾,朕刚刚与眾臣討论封禪的事宜,你认为如何”
李世民问及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想看看,他的这位太子,是如何看待封禪这件事的。
而听到封禪一事的李承乾,有些绷不住了。
虽说现在看来,封禪是彰显功绩的行为,封禪之人也都是一些有所政绩的人物。
例如秦始皇贏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等。
但是,他从大明了解到,其实自宋朝后,就也没有封禪事宜了。
因为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切。
可以说,完全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直接导致后世的帝王绝了泰山封禪的心思。
那个人,就是宋真宗赵恆。
他的政绩怎么说呢,恐怕来到食肆的这么多朝代中,他的政绩,就比隋煬帝杨广,和那位宋高宗赵构,以及大明的崇禎帝要好上一些。
但是如此皇帝,竞然也效仿歷朝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