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吗?”
暖夏眼里满是期待:
“我还怕自己不会照顾宝宝,总想着找机会问问你。”
“放心,不难的。”流芝笑着看她。
这时温子仁突然伸出小手,轻轻摸了摸暖夏的小腹,嘴里发出“咿呀”声响,惹得众人都笑起来。
“暖夏姨姨!我来啦!”
陆襄的声音从院外传来,她举着刚画的星星图蹦蹦跳跳跑进院。
“我画了星星!”
她跑到暖夏身边,见阿福在读诗,便凑过去听。
等阿福读完一段,陆襄清了清嗓子,认真唱起《小星星》。
歌声清亮,暖夏听着听着,忽然觉得小腹轻轻动了一下,像是宝宝在回应。
她惊喜地捂住肚子:
“动了!刚才动了一下!”
阿福立刻停住读书,凑到暖夏小腹旁紧张追问:
“真的吗?我怎么没感觉到?”
“你离太近了,轻点儿。”
吴婶笑着拉开他:“孩子刚能动,动静小,得慢慢等。”
陆襄也停下唱歌,踮脚往暖夏小腹望,小声问:
“弟弟是不是喜欢听我唱歌呀?那我天天来唱好不好?”
阿福挑眉看向陆襄:“哦?我们小襄儿怎么知道是个弟弟?”
陆襄噘着嘴:“我更喜欢弟弟!”
暖夏笑着摸了摸她的头:“那等弟弟出生,你就当小先生,教他唱《小星星》。”
怡红院的夜比白日更显沉静,唯有书房的灯还亮着。
暖黄的光透过窗纸落在青石板上,映出时念伏案的身影。
案上摊着厚厚一叠文盛之会开幕流程表,每一页都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批注。
红色标注“重点环节”,蓝色写“译官对接时间”,黑色补充“应急方案”,连“使臣入场时递茶的时间”这样的细节,都用小字记在页边。
时念从抽屉里取出个小木盒,里面装着枚铜钥匙。
打开盒子,是一本泛黄的账册。
这是她初接怡红院时记的第一本账,封面写着“怡红院改造支出”,里面记着“买木料五根,银二两”“雇工匠修缮戏台,银五十两”。
那时候的字迹还带着初掌事务的生涩,是她从青楼改造戏园的见证。
“念姐,乔夫子来了!”
十四的声音从院外传来,打断了时念的思绪。
乔章林手里捧着个锦盒,里面装着皇帝的致辞稿,瞧着像是刚从宫里出来。
“陛下的致辞稿定稿了,特意让我送来给你过目。”
乔章林展开锦盒里的明黄绢纸,展开,开头便写着:
【民生为本,文化互鉴,此乃文盛之会的初心。】
后面还提及“怡红院推动的公平交易、知识平权,实为南齐民生之幸”,字里行间满是对怡红院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