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宫。
同样的加急军报,几乎在同时送到了李金刚的御案上。
相比于赵暮云获得的情报,大奉自己的军报更加混乱且滞后,但指向性同样明确。
鞑子南下的主力确实已深入腹地,兵锋所向,骇人听闻。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李金刚暴怒,将手中的琉璃镇纸摔得粉碎,“李彪和李豹十万大军,竟能让鞑子攻破大名府,长驱直入!他们两人干什么吃的?”
冯亮和数名大臣匍匐在地,纷纷劝谏:
“陛下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啊!北狄此计,意在分割包围,若河东顶不住,或是赵暮云……心怀异志,我大奉危矣!”
就在这时,内侍紧急来报,成王李元不顾宫禁已下,请求立刻觐见,称有十万火急之事来自风陵渡。
李金刚立刻宣召。
当李元风尘仆仆、衣衫不整地冲进御书房,将沈千提出的新条件和盘托出时,李金刚和冯亮都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承认其割据…释放商贾…暂缓放回李虎?”
李金刚喃喃自语,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心上。
这是赤裸裸的趁火打劫!
但他更清楚,赵暮云那边说得没错,如果河东泽州和潞州崩溃,京城就直面鞑子兵锋了。
“陛下!”冯亮抬起头,“事急从权!赵暮云虽狼子野心,但此刻唯有他能在北线挡住北狄!”
“若不应允,其若铤而走险,甚至与北狄暗通款曲,后果不堪设想!”
“答应他,至少能争取时间,让我军重整北部防务!”
李金刚痛苦地闭上眼睛,他仿佛能看到鞑子的铁骑在大河岸边驰骋的场面,能听到孟津渡口的告急之声。
他这个皇帝还没坐满一年,若是又被鞑子围了京城,搞不好就会步胤昭后尘。
“朕...”
御书房内,烛火通明,映照着李金刚铁青而疲惫的脸还有犹豫不决的神态。
见李金刚还在迟疑,冯亮匍匐在地,声音沙哑:
“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赵暮云虽挟势要价,可北狄现在才是心腹大患!”
“若让其铁蹄踏破潞泽,饮马大河,则京城危如累卵!”
李金刚死死攥着拳头。
他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这口气,实在难以下咽。
要是不承认,河东一旦溃败,或者赵暮云狗急跳墙……
“陛下!”
巩皇后竟也未经通传,直接闯了进来。
她显然已从黄夫人或其他渠道得知了北狄威胁京城的消息,此刻花容失色,泪眼婆娑。
“陛下!为了江山,为了臣妾和孩儿,也为了……为了虎儿能有一线生机,暂且答应他们吧!”
“”赵暮云要名分,给他便是!总好过让北狄蛮子杀过河来啊!”
女人的哭声和关乎身家性命的恐惧,往往比臣子的理性分析更具冲击力。
李金刚看着发妻惊恐的面容,最后一丝犹豫终于被碾碎。
他颓然坐回龙椅,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声音干涩得如同破锣:
“拟旨……罢,冯亮,你亲自去办。以密旨形式,先行答应赵暮云的条件……”
“第一条,可承认其对现有控制区之…治理权及御狄之责,但须言明,此乃非常时期之权宜,待北狄退兵后再行商议名分。”
“第二条,开放龙门关通道,准其物资北上,朝廷北上粮秣亦可经此线,由河东军……护运。”
“第三条,即刻释放扣押的相关商贾及货物。”
“第四条,严令杨超,不得再有任何挑衅之举,否则就让他回京城!”
“至于李虎……告知对方,望其恪守承诺,确保李虎安全,待局势稍稳,再议归还之事。”
他每说一条,脸色便灰败一分。
这几乎是对河东全面妥协。
“老臣……领旨!”
冯亮重重叩首,心中亦是百味杂陈。
他知道,这道密旨一下,朝廷的威望将一落千丈,但至少,换来了一丝喘息之机。
与此同时,杨府。
杨岩枯坐在书房暗影中,如同泥塑木雕。
心腹幕僚带来的消息一个比一个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