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薛仁贵与董彦带人远去,李逸的眼中带着一份期待。
青稞酒计划关乎着大唐能不能顺利控制住吐蕃,对大唐来说,很重要。
接下来,青稞酒计划能不能顺利实施,就要看董彦与薛仁贵的本事了。
松洲距离长安这么远,他也没办法随时掌控情况,只能让这两人自行发挥了。
当然,李逸对薛仁贵与董彦是很有信心的。
薛仁贵自不必多说,其能力早已在原本历史时空中被证明。
至于董彦,自从被他选中担任五粮酒肆的掌柜之后,凡是他安排的事,都完成得很好,能力也经过了验证。
“希望你们真能不负本王所托吧!”
李逸收回目光,转身对身旁的孙武开说道:
“走吧,回府。”
送走薛仁贵与董彦之后,他接下来的重心,便是前往河南道赈灾的事了。
回到楚王府,李逸径直前往书房。
书桌上摊着河南道各州府的舆图,他俯身细看,思索着去河南道赈灾之事。
朝廷正在按照他的要求,筹集各种物资。
而他现在考虑的是,这些物资够不够用?
至于郑世明承诺的三万石粮食,李逸暂时没有算在内。
虽然郑世明已经答应了,但此人不是荥阳郑氏的家主,还做不了荥阳郑氏的主。
荥阳郑氏会不会老老实实完成郑世明与他的约定,李逸没有把握。
毕竟,三万石粮食可不是小数目,足够几万人吃1个月了。
“希望荥阳郑氏的家主能识趣吧。”
李逸嘀咕一句,然后将此事抛在了一边。
关于此次赈灾,他考虑的事还有很多。
比如河南道灾情究竟严重到何种地步?那些地方官员是否真如奏报中那般尽心赈灾?
这一切仍是未知数,等着他去河南道的时候一一查探清楚。
想到这里,李逸眼中闪过一丝冷冽。
若河南道真有官员趁灾贪墨,那他去了之后,一定会让这些人付出代价。
他生平最恨的,就是趁着老百姓遭灾的时候趁火打劫发国难财的贪官污吏!
接下来的两日,李逸忙得不可开交。
他每天都在楚王府与户部、工部之间奔波,协调赈灾粮草的运输,挑选用于灾后防疫的药材。
与此同时,苏定方也在王府的演武场中,争分夺秒地对挑选出来的五百名士兵进行训练,确保每个人都能应对灾情中的突发状况。
到了第三日,李逸收到了朝廷的通知,所有的人员物资都已经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出发了。
于是,李逸决定明日出发。
次日卯时。
天色尚未完全亮起。
李逸带着苏定方、孙武开以及五百名王府私军离开了楚王府,朝着通化门而去。
通化门是长安城南部的起点,同时也是南北官道的起点。
从通化门出发,走北崤官道,便可进入河南道境内。
今日,李逸就要带着人员物资离开长安,正式前往河南道赈灾,自然要走通化门。
等李逸带人到达通化门的时候,发现朝廷的人跟物资已经全部到齐了。
几十辆满载粮食、药材、衣物的马车整齐排列,每辆马车旁都有朝廷的士兵看守。
此次李逸前往河南道,除了五百人的王府私军之外,还有一支2000人的朝廷军队一同前去。
这支朝廷军队要负责沿途保护赈灾的人员物资。
另外,随行的还有工部调遣的数十名工匠,以及太医院挑选的数十名医官。
这些人见到李逸到来后,赶紧躬身行礼参拜:
“参见楚王殿下!”
“免礼!”
李逸沉声回了一句。
众人直起身之后,李逸发现统率朝廷这支军队的,是一个熟人:程处默。
于是,他朝着程处默招了招手,示意程处默过来他面前。
“参见楚王殿下!您找末将有事?”
程处默朝着李逸行了一礼,恭声问道。
“程将军,你我相识于微末,不用这么客气,随意一些。”
李逸微笑着对程处默说道。
接着,他又颇为好奇地开口问道:
“你不是在千牛卫吗?怎么要跟着去河南道赈灾?”
千牛卫是皇帝内围贴身卫兵,按理说,朝廷从十六卫之中调派军队配合他赈灾,肯定不会调千牛卫。
故而,李逸才会有此一问。
程处默回道:
“末将已经不是千牛卫了,现在是右武卫。”
“刚好这一次朝廷指派我们右武卫跟随殿下去河南道,又恰好选中了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