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因此,李逸刚一回归皇室,他就邀请李逸到东宫,探了李逸的口风,并得知李逸对储君之位完全没兴趣。
他才放心下来。
想到这里,李承乾开口对郑世明说道:
“郑少监多虑了,楚王没有这心思,他就对生意赚钱感兴趣,这是楚王亲口对孤说的。”
闻言,郑世明脸色一正,开口道:
“亲口说的,也不见得是真话。”
“太子殿下,您相信这世上真有人会对至高之位没有兴趣吗?”
“这……”
李承乾回想起李逸当初说那话时的真诚,很想回答郑世明说他相信。
然而,就算李逸表现得再真诚,从内心里,他还是不相信真有人能抵挡得住成为一国天子的巨大诱惑。
看到李承乾犹豫,郑世明顿时知道李承乾其实也在忌惮李逸。
略一思索,他再度开口道:
“太子殿下,退一步说,就算楚王没有骗你,可万一陛下起了这心思呢?”
“虽说楚王是在民间长大的,但楚王的能力,臣是相当佩服的,为朝廷立的那些功劳,一个比一个大。”
“陛下本来就宠爱楚王,再加上楚王确实能力非凡,所以……”
郑世明的话没有说完,但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楚王既有能力,又深得天子宠爱,天子产生易储的想法,想让楚王上位再正常不过了。
听郑世明这么一说,李承乾内心越来越慌,心中也再次对李逸产生忌惮。
但郑世明并不能算是他的心腹,所以他不会在郑世明面前透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定了定神,李承乾摆了摆手,颇为平静地回道:
“父皇英明睿智,怎会有如此荒唐的想法?”
“二弟刚回皇室,父皇让他去河南道赈灾,不过是想让他多接触朝堂事务,历练一番罢了!”
“郑少监以后可不要再有这种猜测了。”
“在孤的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孤不会跟你计较,但是要让外人得知了,可就是一桩祸事了。”
“太子殿下教训的是!是臣失言了!”
“只是臣实在担心殿下的处境,越王已经对殿下的储君之位虎视眈眈,暗中拉拢朝臣,现在更是借着越王府开设文学馆的机会,到处招募人才,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现在又多了一个更受宠信,势头更盛的楚王,臣难免为太子殿下感到担心,所以才口无遮拦,还请太子殿下恕罪!”
郑世明的语气之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惶恐。
当然,他的这份惶恐,是装出来的。
他知道太子李承乾此人多疑,别看李承乾信誓旦旦,义正词严,但他敢保证,李承乾心中现在必然对李逸有了隔阂之心。
这也正是他想要达到的目的。
他代表荥阳郑氏想与李逸化解旧怨是真的,但与此同时,他也得做好李逸不肯就此罢休的准备。
尤其是今日与李逸打过交道之后,他深刻感受到,李逸虽然年龄小,但却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
尽管最后李逸提出了将旧怨一笔勾销的条件,他也答应了。
然而对于李逸会不会遵守约定,郑世明心里完全没底,因为他完全看不透李逸。
出于对李逸的忌惮,他经过权衡之后,决定埋伏一手,在李承乾面前给李逸上上眼药。
他的想法是,如果李承乾能打压住李逸,那李逸对他们荥阳郑氏可能存在的威胁就小了。
如果打压不住也无所谓,对他们荥阳郑氏来说,也没什么损失。
反正李承乾不可能把他说的这些话告诉李逸,他也不担心李逸因此记恨他。
另一边,李承乾无暇琢磨郑世明的心思,此时他的心中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
近些年来,越王李泰步步紧逼,令他烦心不已,夜夜难眠,生怕储君之位被李泰夺走。
而楚王李逸回归之后,因为李逸的才华,他本来对李逸也产生了忌惮。
不过在李逸的一番表演之后,他不再忌惮李逸,而是专注于对付越王李泰。
可现在,郑世明的一番话,又令他开始重新审视李逸,原本消失的忌惮,又重新出现了。
他必须要承认,郑世明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李逸深得父皇宠爱,又已经对朝廷有许多大功劳,这一次要是真借着赈灾之事,积累起巨大的民间声望,保不齐父皇真会产生易储的心思。
或者说,他们的父皇这次让李逸负责去河南道赈灾,本身就代表一种态度。
越思考,李承乾心中就越不安。
这种不安像藤蔓般悄然爬上心头,紧紧缠绕着他的心脏,让他呼吸都变得困难。
他挥了挥手,声音带着几分疲惫:
“郑少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