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战功。
就这样一位名将,被闲置了二十五年,多可惜。
所以,李逸打算将其招入麾下。
看着已经把苏定方遗忘的李世民,李逸叹了一口气,提醒道:
“阿耶,他是卫国公率军攻灭东突厥之时的先锋,当时率领二百余骑突袭颉利可汗牙帐的,也是他。”
一边说这话,李逸在心中一边摇头。
在华夏古代,有四大军功:陷阵,先登,斩将、夺旗。
苏定方在大唐灭东突厥的战争中,立下的军功就占了三个。
论先登,苏定方第一个登上了阴山。
论陷阵,他亲自率领二百余骑冲向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
论夺旗,他亲自夺取了颉利可汗的大纛,并踩在脚下。
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苏定方的战功极其显赫。
然而谁知道,这一战就是苏定方在大唐贞观朝的最后一舞,从此他就被李世民闲置遗忘了。
幸好此时距离这一战才过去五年,李世民还不算忘得彻底。
得到李逸列举苏定方的功劳提醒之后,李世民记起来这个人了。
“此人倒确实是勇武,而且还有谋略,不过你可知此人曾经是窦建德、刘黑闼的手下?”
李世民开口问李逸道。
李逸点头:“知道。”
接着,李逸在心中嘀咕道:
“我不仅知道他曾为窦建德,刘黑闼效力过,而且还知道当时他给大唐造成过不少麻烦,更知道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所以,终贞观一朝,苏定方都无法进入核心圈子。”
这时,李世民问李逸道:
“既然知道,那你就不怕他顾念旧主,心怀异心?”
李逸沉声回道:
“阿耶,隋末群雄逐鹿,各为其主是很正常的事。”
“苏定方虽然曾经效力于窦建德,刘黑闼,但我大唐早已一统天下,普天之下,皆是我大唐的臣子,自当一视同仁。”
“大唐在阿耶的治理下,国力鼎盛、万国来朝、天下归心,他又怎么会有异心了?”
“阿耶当初能起用他为攻伐东突厥的先锋,自然也是相信他没有异心的。”
“对于阿耶的判断,我自然是深信不疑的。”
听完李逸这番话,李世民轻笑一声:
“你倒是会说话。”
接着,李世民又说道:
“不过,你倒也没说错,苏定方此人确实是没有异心,否则当初我也不会采纳李靖与李勣的建议起用他。”
“但是,此人在攻灭东突厥之中,纵容士兵抢掠,品性有缺。”
“阿耶说得对,在这件事上,他确实有错。”
李逸没有替苏定方辩解。
因为这事,苏定方确实干了。
当时苏定方突袭颉利营帐成功,颉利仓皇出逃。
而颉利在逃跑之时,有一些金银财宝没来得及带走,然后苏定方便默许手下士兵抢掠这些金银财宝。
在这件事上,苏定方错没错?
确实是错了。
但要说是多严重的罪过,其实也不至于。
起码与苏定方立下的三大功劳相比,他这点没有约束好部下的罪名,并不算什么。
那为什么从此以后,苏定方就被冷藏了呢?
是因为这件事的背后,并不简单。
当初的苏定方,其实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在大唐攻灭东突厥的战后不久,就有官员用苏定方默许士兵抢掠珠宝这件事,上奏折弹劾李靖,指责李靖“军无纲纪,致使虏中奇宝,散于乱兵之手”。
这道奏折,看似是在弹劾李靖,实则是当时的文官集团对武将集团展开的权力斗争。
但问题是,李靖是大唐军神,是难得的统帅型人物。
在李世民自己不方便领军的情况下,有很多时候都要依赖李靖领军。
再加上,李靖是大唐开国元勋,功劳卓著。
想要用这么点事给李靖下绊子,自然不可能。
拿李靖没办法,文官集团就把目光对准了被李靖举荐上来,且立下大功的苏定方。
说白了,苏定方既非李唐开国功勋、元从功臣,又非秦王府幕僚、天策府旧臣,在朝廷中没有很厚的根基。
更何况,苏烈还曾经为窦建德、刘黑闼效力与唐军为敌。
这么一个既有一定份量,又没有根基的软柿子,简直就是完美的出气对象。
于是,当时文官集团便将矛头对准了苏定方。
而李世民当时需要平衡朝廷文武集团的势力,还要彰显四海一家的怀柔之心,更要维护“天可汗”的风采。
因此,李世民选择牺牲苏定方,将其闲置,以此安抚文官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