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之所以犹豫,倒不是说不愿意让李勣担任李逸的长史,而是因为在这之前,他已经让李勣代理过并州大都督府长史。
而并州大都督,是晋王李治遥领的。
等于说,李勣曾经是李治府上的长史。
只不过,因为李勣的父亲离世,所以李勣辞官回家守孝去了。
听李世民说完此事之后,李逸假装疑惑地问道:
“阿耶,李勣既然已经辞官,不是九弟的长史了,那重新启用他担任我王府的长史,这有什么问题吗?”
“还是说,李勣的守孝期没有满?”
之所以说李逸是假装疑惑,是因为他其实知道李世民犹豫的原因。
在李世民的原本计划中,是打算让李勣守孝回来继续担任李治的长史。
至于李勣的守孝期,他确实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满。
不过,他刚才用脑中AI查了一下,李勣父亲差不多是三年前去世的,所以就算守孝期没满,也应该快了。
听到李逸的问题,李世民沉吟片刻,回道:
“他的守孝期已经满了,朝廷刚好最近打算重新起用他。”
“只是,他原本是雉奴的长史,所以朝廷需要征求一下他的意愿。”
李逸微微颔首:
“这是自然。”
“如果李勣回来后,想继续担任九弟的长史,那我自然尊重他的选择,会另行选择长史。”
他的态度很大气。
虽然他想从李治手中截胡李勣,让其担任自己府中长史,但也不会强求。
不过,根据李逸的判断,李勣选择为他效力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因为李勣虽然曾经是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但其与李治这个并州大都督府的交情其实不深。
原因很简单,李治这个并州大都督,人一直在长安,而李勣这个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一直在并州镇守。
不在一个地方,两人基本就没有实际往来,自然培养不出什么交情。
因此,在他这个已经展露出各种才华的二皇子与李治这个才7岁的九皇子之间,李勣没道理选李治。
听完李逸的回答,李世民点头道:
“那此事,便等李勣来到长安之后再定。”
接着,他又问李逸道:
“亲事府典军与帐内府典军,你看中了哪两个人?”
“不是两个人,这两个职位,我打算交给一个人。”
李逸开口回道。
他刚才用脑中AI查了一下亲事府与帐内府这两支王府私军的区别。
亲事府主要负责骑兵和弓箭手的指挥管理,承担亲王仪仗、巡逻警戒及随行护卫等任务。
帐内府以步兵为主,负责王府日常安保、侍卫调度及重大活动时的步兵阵列部署。
然后,他并不觉得有找两个典军的必要。
一个指挥骑兵与弓箭手,一个指挥步兵,那真用于作战的时候听谁的?
还不如就由一个典军训练指挥,这样能够统一指挥,增加默契,提升私军的战斗力。
对李逸的决定,李世民没什么意见。
无论是亲事府还是帐内府,都属于亲王的私军。
虽然朝廷给出了这些职位,但并不会干涉这些职位的人选,怎么任用人,都是由亲王自己决定。
毕竟,这些人也不是朝廷出钱养,而是亲王自己掏钱养。
像李逸这种让一个人兼任两个职位的事,也并不罕见。
比如没钱的亲王,连满额1000人都养不起,让一个人多兼任几个岗位,也就很正常了。
李世民现在好奇的是,被李逸看中的人是谁?
面对李世民的询问,李逸说出了自己的中意人选:
“苏定方。”
这是他最先想到的私军统领。
一个大器晚成,被《隋唐演义》塑造成反派以至于被后世之人黑得很厉害的二代大唐战神。
穿越前,李逸曾经在网上与人讨论大唐名将排名的时候,了解过许多大唐将领的事迹。
其中他觉得最可惜的,就是苏定方了。
听到这个名字,李世民愣了一下,感觉有些陌生:
“苏定方是谁?”
看见李世民这个反应,李逸心中不禁为苏定方感到悲哀。
距离苏定方在大唐攻灭东突厥的战争中立下大功,才不过五年,李世民就已经把苏定方忘得一干二净了。
难怪苏定方会被李世民打入冷宫二十五年,在李世民的手下再也没有上过一次战场。
直到唐高宗李治时期,才以六十三岁的高龄再次领军上战场,开始了他辉煌无比的军事生涯。
灭西突厥、灭百济、并且生擒这两国的国主……为大唐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