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最紧张的12分钟到来。
罗斯伯格和汉密尔顿依然早早的来到了赛道上,大家都使用了较软的中性胎,
吴轼却没有贯彻之前的决策,而是略微等了会才到赛道上。
他的第一个飞驰圈,大概要在很后面进行了。
在暖胎圈的时候,他直接暴露出了他等会要走的线路——
没办法,他要再确认一遍,自己脑中最极限的构想是否能够实现。
经过其余车手暖胎飞驰,场地上再次出现了变化,变化总体是好的。
最先出场的罗斯伯格很快完成了暖胎圈并开始飞驰。
铃鹿赛道有着非常长的一段发车大直道,这里drs拉满最高时速可以来到330多。
而罗斯伯格驾驶的梅奔,更是在刹车区之前达到了337kph的极速。
随后一脚刹车,向右入弯。
因为入弯速度快,刹车狠,在这里前轮的转向会稍有不足。
可梅奔强大的前翼下压力弥补了一定的抓地力损失,让前轮足以负担更大的转向扭矩。
罗斯伯格一把转了过去。
出弯时,其速度降到222kph,但接下来还要减速。
因为2号弯是1号弯相连着的组合弯,减速才能进入2号“u”型弯。
从2号弯出弯后,将获得宝贵的加速机会,这脚油门之后就是连续的“s”弯了。
这其中对刹车平衡和差速器参数要求跟1号弯有所不同,但差别不算非常大。
所以大部分车手在1号弯入弯之前就完成设置后不会再乱动。
罗斯伯格也是如此,赛车扭转着经过4个弯道之后,来到7号弯。
罗斯伯格才开始调整刹车平衡。
梅奔的整体平衡性非常好,自然用不到车手们来回调整参数。
罗斯伯格从7号弯出来,一路都跑得十分顺畅。
直到从10号弯入11号弯的时候,因为要先右再左,所以他左轮轻微的锁死,带来了短暂的车辆失衡。
不过无伤大雅,出弯后引擎带来的澎湃动力立即助力其冲向了12号弯。
在接下来的大半赛道中,罗斯伯格再没有明显的失误,一直到冲线!
簌唰!
1分32秒584!
这个成绩毫无疑问的稳稳占据了第一。
众人惊讶于梅奔还能够压榨出的潜力后,随即将目光投向了汉密尔顿。
“能在排位赛和梅奔竞争的,只有另外一辆梅奔了。”
解说毫不犹豫的下了定论。
“你不看好吴轼了吗”
“他上圈只有32秒8。”
“你刚刚还在说吴轼能够竞争杆位呢”
“那当时确实是我声音太大了,哈哈哈!”
解说看到罗斯伯格的成绩后,对吴轼的期望降低。
毕竟在q2时,罗斯伯格就跑出了1分32秒632的成绩。
现在又提升了0.05秒左右,等到第二个飞驰圈,只怕速度还会更快!
而吴轼如果要跑到这个成绩,需要再提升0.22秒!
半分钟后,汉密尔顿冲线,成绩1分32秒660。
“这站的罗斯伯格状态奇好啊!”
这话说得漂亮,只说了好话,烂话藏在话外。
罗斯伯格状态好,反过来就是汉密尔顿的状态有些差。
“不过不用担心,这只是第一个有效计时圈,第二个飞驰圈,他们大概率会换上新胎再来尝试。”
“诶,我们来看看吴轼,他怎么多进行了一圈暖胎”
“喔!是马萨!他在等马萨!”
“要拉尾流吗!”
拉尾流这种策略并不被赛会禁止,可不是说什么时候都能够拉尾流的。
毕竟这需要拉尾流的那位车手有所牺牲,同时需要极其精妙的配合。
而在刚刚的tr中,众人并没有听到威廉姆斯车队的指令。
也就是说,这基本上是排位赛之前就确定了要进行的事情。
吴轼跟在马萨身后,drs和尾流给赛车带来无与伦比的速度。
仅仅中段时,他就将速度提升到了336kph。
随即,他立马进行了抽头。
这也是拉尾流时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果在弯道之前,后车没有进行抽头,那么它将迎来一个相对较为混乱的空气。
这将导致入弯的下压力损失严重,得不偿失。
而马萨为了让吴轼顺利过去,也不得不提前松油。
一松油,drs自动关闭,意味着这圈他无法进行飞驰。
如此拖慢节奏,不是关系好的队友基本不可能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