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
秦月蹙眉。
“就取份材料,很快。“
郑仪安抚地拍拍她的手。
“你先过去,我隨后就到。“
送秦月上了计程车,郑仪看著车子远去,转身走向地铁站。
他要去的地方,不是省委政研室,而是省政府大院。
徐省长办公室。
省政府大院的周末格外安静,只有值班人员和偶尔匆匆走过的秘书。
郑仪提前发了信息,徐志鸿的秘书小王已经在门岗处等他。
“郑书记,省长在等您。“
小王神色如常,仿佛郑仪周末来见省长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穿过幽静的庭院,踏上铺著红毯的楼梯,郑仪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这不是他第一次来省长办公室,但每次都有一种莫名的紧张感。
那扇深褐色的实木门前,小王轻轻叩了三下。
“进来。“
里面传来徐志鸿沉稳的声音。
推门而入,阳光透过落地窗洒满半个房间。
徐志鸿站在窗前,背对著门口,正在接电话。
“嗯,我知道了......先这样处理......“
省长的声音不怒自威。
他转过身,看到郑仪,示意他坐下。
郑仪安静地坐在会客区的沙发上,腰背挺直。
办公室里的陈设简洁而庄重,书架上整齐排列著各类文件和书籍,墙上掛著江东省地图和一幅“清正廉明“的书法。
徐志鸿很快掛断电话,走到郑仪对面的沙发坐下。
“孩子检查怎么样“
省长开门见山,语气温和了许多。
郑仪一怔,没想到徐志鸿会先问这个:
“很健康,医生说一切正常。“
“那就好。“
徐志鸿点点头。
“秦月快生了吧“
“预產期在一月份。“
“嗯,到时候提前说一声,我让保健局安排最好的医生。“
徐志鸿的语气像是谈论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家事。
郑仪心头一暖:
“谢谢省长关心。“
徐志鸿摆摆手,目光变得严肃了起来:
“说说吧,什么事这么急“
郑仪深吸一口气,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牛皮纸档案袋,双手递给徐志鸿。
“省长,这是我在党校这段时间,对明州问题的一些观察和分析。“
徐志鸿接过档案袋,没有立即打开,而是用那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直视郑仪:
“张林找你了“
郑仪心头一震。省长竟然已经知道了
“是的,昨天课后,他主动找我谈了。“
郑仪如实匯报。
“情绪很激动,说了些......出人意料的话。“
徐志鸿嘴角浮现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慢条斯理地打开档案袋,取出里面的文件。
第一页是郑仪整理的明州近年来的主要经济数据和发展轨跡;第二页是四海集团在明州的產业布局和政商关係网;第三页则是张林的个人履歷和关键节点......
每一页都有郑仪亲笔写下的批註和分析,字跡工整,条理清晰。
徐志鸿一页页翻看,时而点头,时而蹙眉,办公室安静得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声音。
“分析得很到位。“
良久,徐志鸿放下文件。
“但还缺最关键的一环。“
郑仪正襟危坐:
“请省长指教。“
“你知道为什么明州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吗“
郑仪思索片刻:
“因为歷史遗留问题產业转型困难还是......“
“因为平衡。“
徐志鸿转过身,目光如炬。
“明州是江东的工业重镇,gdp占全省近五分之一。二十年前国企改制,数万工人下岗,社会稳定压力巨大。“
省长的声音变得低沉:
“当时的省委做出决定,允许明州先行先试,给特殊政策,引进民间资本盘活经济。四海集团就是那时候起来的。“
郑仪恍然大悟:
“所以四海系的壮大,是省里默许的“
“不只是默许。“
徐志鸿冷笑一声。
“是推波助澜!为了稳住明州大局,为了不让数万下岗工人闹事,省里对四海系的扩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扶持。“
郑仪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內幕,他从未在任何文件或报导中看到过。
“四海系確实稳住了明州经济,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