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池不得不又从太平关赶到关外府。虽说是坐马车,一天来回两百里,还是够呛。不过他到了之后,没能见着何伯爵。据说何伯爵的伤势反复,已经睡着了。杨建池没有办法,只好歇下来,也要考虑到时怎么说,不要一连跑好多趟都不能解决问题。
何伯爵其实没有睡。孙阳回去之后就安排下去。几万人的清理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而且厂房等还在修建。最先得到清理的是修路到鹰嘴岩的人。那条路何伯爵说是暂停,当然人员就得撤回来。由于现在修路希望自己解决生活,最好是家沿路的,部分人只好停止做工。他们很快就担心起子女的读书问题来。以前做工,子女读书,现在不做工了,子女还能读书吗?孙阳告诉他们,子女读书不变,前期的生活费从做工的工钱中扣除,以后的生活可以交钱,也可以交粮。人实在太多了,何伯爵负担不起那么多人的生活。对此,百姓们完全理解。只要能读书,他们就放了心。
孙阳从留下修路的人中选了两个工匠,让他们到关外府听何伯爵安排怎样修路。何伯爵修路,这次的要求比较高,四辆马车可以并行,尽量直线,减少转弯,很多地方都要占据耕地,这就需要官府出面,弄清耕地的赔偿问题。好在大多数都是开垦的荒地,没有取得地契,占用不太困难。修水泥路,这是以前都没有人修过的,所以何伯爵必须给工匠讲清楚。这时,何伯爵正在给他们讲解,无法接见杨建池,就只能说是睡着了。
五月二十九,何伯爵邀请杨建池到封地看一看。据说前一天赵青山的济生堂收购了一个几百年的首乌,当晚就配药炖给何伯爵服用了,所以何伯爵的气色显得较好。但是路况不太好,所以何伯爵没有坐马车,是躺在躺椅上让人抬着去的。杨建池已打定主意,没得到准确的说法不回去,自己也雇了轿子,一同到了落马坑。
何伯爵一行人首先视察水库。现在人减少了一些,但是水还是不够用。水库里没有什么水。何伯爵指着堤坝给杨建池介绍,这是用水泥砌的,也是用水泥抹平的。然后让人介绍水泥的优点,硬度高,接近石头;可塑性、粘接度、凝固速度都比石灰快得多。
一行人接着参观了厂房。厂房也是用水泥砌墙,外面有些坎子是石灰砌的。何伯爵叫人拿来铁锤,让跟着杨建池的王府侍卫去敲打两种墙体试试。结果当然证明了何伯爵所说不虚。
走了二十里路,又参观了一圈,时间就接近中午了。孙阳早就得到通知,自然会安排生活。一行人坐在新房里,休息并谈论事情。何伯爵问杨建池,今天看后的感受如何。杨建池不明白何伯爵的用意,还是说水泥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何伯爵告诉他,要想富,先修路。如果用水泥来修一条路,可以修得平整、坚硬,而且很快就可以使用。修好之后,马车在上面奔驰,就不会有那么颠簸,速度将会达到很快,载货量也能有所增加,对商业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从此,畅通无阻,不会因为雨雪而路滑,或陷进泥泞,无法移动,影响他人了。每到收获季节,路上还可以晒粮食。修路就能消耗大量的石头,采矿的杂质岩石都能用进去。太平关的徭役还有很多没用,也能用上。
杨建池明白了,交换就是用缴获的武器、矿石交换水泥。这不违背政王爷的宗旨,当即就答应了。至于交换的具体比例,何伯爵也提出了一个让大家都能接受的数目。但是这样只能解决两个问题,还有粮食的问题没能解决。他就向何伯爵提出来。
何伯爵告诉他,很简单。只要立刻传书各省,要买战马、牛羊、物资的改变一下交易方式就行。各地要买战马等,不光是现金困难,而且换下的以前的战马没有用了,白白消耗草料。各地可以将以前的马拉粮食来,用换得的战马拉毛皮等物资回去,双方都能从中赚上一笔。换来的马,速度不及蒙匈马,可以卖给商人拉车、农民耕地、作坊拉机器等。
原来这样简单!杨建池暗骂自己,怎么就想不到呢?各地来买马的都说,现金不多,以前的马不好处理。而且像东土三省、南岭三省的粮食便宜得很。单独运粮,千里迢迢,获利不多,但往返都有货物,恐怕各军区会挤破头!到时候,蒙匈马只有那么多,还会涨价,取得更大的利益!
事不宜迟,杨建池连午饭也只胡乱吃了几口,就匆匆告辞回太平关报告去了。
何伯爵沉思片刻,决定派一个人出使蒙匈,商量兵器交易的数量和价格问题。现在兵器可多了,蒙匈无论如何都要不完,交易过后还是只能回炉重炼。可是手下的人才确实太少,已有的几个都忙得很。最后决定,派黄铁牛出去,就算锻炼,反正不签协议,谈到最后一句话:我回报何伯爵处理,相当于通知蒙匈过来谈。
新房还很潮湿,家具也没有,暂时不能住人。何伯爵当然还得回关外府,不过不用慌,还要沿路看一下,划出修路路线和位置。他告诉工匠,路比较宽,要一半一半地修,不能影响现在的交通。先把低的地方填起来,高的地方铲平,哪些地方可以就近取石。现在尽量不要占用耕地,把宽的地方先修,要占用耕地的地方后修,尽量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