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平康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杨建池来到关外府,一路没受到什么阻拦,一直进了何伯爵的房间。何伯爵趴在**,脸色蜡黄,呼吸微弱,见到杨建池,还想努力起来。杨建池连忙阻拦。杨建池硬着头皮,代表政王爷向何伯爵表示慰问,可是还没说几句就发现何伯爵睡着了,只好轻轻走出房间。
杨建池问赵青山是怎么回事,不是前段时间好多了吗,还发明了好些机器。赵青山回答说是余毒未清,操劳过度所致。
杨建池为难了,就此回去,是不行的;可是不回去,何伯爵这个样子,他的使命如何完成?他问赵青山,何伯爵什么时候能够恢复?赵青山回答,没有好的药物,就不好说。目前没有生命危险,如果不那么操劳,恢复当然要快一些。杨先生远来车马劳顿,先休息一下再说吧!如果相信他,可以把事情告诉他,说不定他能帮上忙。还有,他随时守着何伯爵,何伯爵什么时候精神好些就告诉何伯爵,看何伯爵怎么拿主意。
杨建池没有办法,就把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赵青山,然后被刘健请到其他地方喝茶去了。
杨建池一走,赵青山就进了房间。何惜生伯爵站在床边,望着落马坑方向。原来,何伯爵的身体早就完全恢复了,但还是对外保密,除了侍卫和水仙他们,其他人都不知道。杨建池坐的是王府的马车,很远就有人把消息传到了。在不清楚来人目的的情况下,何伯爵就在赵青山的帮助下演了一场戏。赵青山看何伯爵正在思考,也就没有打扰他,自个儿坐在一旁。何伯爵沉思良久,说:“赵前辈,麻烦你通知刘大人和孙阳,我今晚要见一下他们。”
晚上,刘健与孙阳见到了何伯爵。孙阳还是第一次见到何伯爵。上次他提议组织人开荒,何伯爵奖赏了他却没有接见他。何伯爵靠在躺椅上,神情非常凝重。刘健和孙阳看到了,有点不安。何伯爵招呼他们坐下,然后说:“这段时间我不方便,麻烦你们了!”
“哪里哪里?何伯爵是为了整个关外府的百姓,我帮你就是帮我自己啊!”刘健说。
“不麻烦!能够帮何伯爵做事,是我的荣幸。表面看来,何伯爵只是在封地上建设,可是受惠的人却远远超出了关外府。以后会走到哪一步,没有人可以预料。青史留名,千古流传,也是完全可能的。我能跟随何伯爵大人,说不定也能在青史上留下一笔。”孙阳说。
孙阳的话引起了何伯爵的注意,何伯爵眼睛盯着他:“孙乡长,我虽然以前对你了解不多,印象中你是一个不喜欢出头的人。上次我见了你一面,还派人调查过你,也没查到什么东西。我想你不是一般人。请问,你是谁派来的?目的是什么?”刘健也大吃一惊,到此五年了,孙阳作为乡长一直表现平平淡淡,最近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只是自己没有警觉。
“何伯爵,没想到你这么警觉。没有人派我来,是你和刘大人让我来的。我的确算得上不是一般人。你们饱读史书,应该知道大华开国初的孙基吧?”
“孙基!”刘健失声叫出来。
“孙基?”何伯爵很疑惑,“你们知道的,我识字时间不长,又太忙。我没看多少历史。”
“孙基是开国功臣之一,是太祖最信任的谋臣,被封为诚意伯。开国后不到十年,告老还乡,从此没有了音讯。你是说,你是孙基的后人?”刘健一边解释一边问。何伯爵才终于有了点印象。
“嗯!我的先祖学究天人,精通天文地理、奇门八卦。他早就看到太祖驾崩后会有一段乱世,就告老还乡,隐居到了这里。他算到三百年后会出现一个能真正为百姓着想的人,嘱咐后辈,在这个人没有出现之前,不要参与政事;出现后可以辅佐他成就事业。所以我家数代都无意科举,最多考上秀才就行了。”
“你凭什么说我就是你先祖说的那个人?”
“先祖曾留下几句话:死而后生,机巧纷呈,雪崩水淹,万民归心。后面还有几句,可惜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涂抹了。以前我看不懂,现在我相信我懂了。现在我孙家所有的人就是你的人了!”说着跪下磕头,“诚意伯孙基后代孙阳,在此代表全家,请何伯爵收留!”
刘健被深深地震撼了,也跪下磕头:“刘健在此向何惜生伯爵宣誓效忠!”
三百年以前就作出了精确的预测,确实不愧为学究天人!时间、事件都是那么神奇!特别是“死而后生”,这可是何惜生最大的秘密!何惜生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可是内心的翻滚犹如大海上的巨浪。后面为什么会被涂抹?应该是某些词句涉及到历朝历代的禁忌——改天换地!难道我真是应运而生的吗?到底冥冥中是否有神在安排着一切?如果有,是怎样安排的?何惜生突然笑了,既然没人知道是神怎么安排的?就相当于没有安排,自己活自己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走。
何伯爵说:“那些事情无法说清楚,就不说了。快起来!”
两人起身坐下。何伯爵说:“现在我想了解一些情况。现在还有多少粮食?”
“关外府现在还有近四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