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 起势 第一百七十四章 齐国人的“价格镰刀”

起势 第一百七十四章 齐国人的“价格镰刀”(2 / 4)

nbsp; 商人寻找新的市场,工业界寻找新的和更为廉价的原材料,金融家寻找新的投资,战略家对关键要津的控制争论不休,军官垂涎着军功荣耀,士兵则期待战场缴获,桂州和大兴的商会、糖业联合会、充满爱国热情的报社,以及他们身后无数的齐国公众,如今都成了贪得无厌的“帝国主义者”,整个国家似乎都显得有些躁动。

    “贵公司擅自将钢条和轨道铸铁价格上调百分之十五,就是笃定战争会在短期之内爆发吗?”德伦斯有些不满地将手中的报价单重重置于桌面,然后抬头瞪着广信钢铁厂负责市场销售的主事朱元玚。

    广铁是西南地区最大钢铁厂,年产量超过三十五万吨,除了满足西南地区的市场需求外,还主要供应黔州、海陵以及部分欧洲市场。

    广信以东四十多公里外的弋阳(今澳洲柯利市)有西南地区最大的煤矿,西部的西漠省有本土乃至世界最丰富的铁矿,在齐国钢铁工业蓬勃发展的大势下,广信钢铁厂也应运而生,并很快发展成为本土少数几家产量超过三十万吨的钢铁厂,为西南地区的铁路交通和城市基础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随着铁路从汉洲本土向周边海外领地,以及世界各地的扩展,曾经因市场需求不足而导致的钢铁生产较为疲软的状况骤然改观,一根根铸铁轨刚刚从熔炉中取出,尚未完全冷却,便被一辆辆重型马车运到港口或者火车站,然后送往一个又一个等待铺设的铁路工地。

    有些铁路线的轨道本身就像帝国的纽带,规模极大的殷洲太平洋沿岸铁路通过山间谷地和高耸的铁桥,在海岸边蜿蜒而行;正在修建的苏伊士铁路复线将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得更为紧密;黔州的黄金运输线,穿过山林和荒漠,迅速地从金矿驶向昌宁港。

    更为庞大的印度铁路网在工程师的规划下,正在夜以继日的加紧施工,从一座座齐国人控制的海边据点向内陆腹地延伸,如同一根根血管,插入印度人的身体中,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加速输入愈发庞大的帝国躯体中。

    这个时期,在帝国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铁路工人工作的身影。甚至,在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帝国领地内也会奢侈地修建一段铁路线,如仅两百多平方公里的中阳岛(今马耳他岛),就修筑了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长度不到二十公里。

    齐国人肆意的挥霍每年产量多达千万吨的钢铁,除了不断延伸的铁路,还有无处不在的铁桥,以及展示帝国声望的各种铁塔和以钢铁为骨架的摩天大楼。

    哦,对了,还有那些吨位越来越大的钢铁巨轮,正在不断的汰换渐趋落后的木质风帆船。

    这是一个十足的钢铁帝国!

    相较于齐国的铁路建设已接近于饱和,而欧洲大陆的铁路开发,才刚刚开始。

    荷兰东印度公司凭借雄厚的资本,在去年获得了从鹿特丹至汉诺威的铁路开发权,以此加强荷兰与德意志腹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并进一步促进和提升欧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的航运地位。

    当然,作为一家国际贸易巨头,荷兰东印度公司自身并不具有修建铁路的能力,但它却凭着与齐国本土资本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容易从汉洲本土请来一批全球最为专业的铁路工程师,帮着它完成这条前景远大的“黄金铁路线”。

    它所能做的,就是依托自己在欧洲强大的影响力摆平这条铁路线在建设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政治和经济问题,以及用最低的价格从汉洲进口相关的铸铁轨和蒸汽机车。

    却未料到,在连续采购了三批铸铁轨后,贪婪的齐国人竟然以战争即将来临为借口,擅自将供应价格提高了百分之十五。

    此举,不免让主持采购业务的德伦斯大为光火。

    要知道,为了建成这条铁路,荷兰东印度公司分别在阿姆斯特丹和建业两地特意发行了为期十年的两百万盾和三百万盾公司债,年息为百分之六点五,财务压力还是相当大的。

    为了节约成本,东印度公司在铁路建设的各个环节那是极尽的压缩费用,就是希望公司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能一

最新小说: 清冷权臣的逃婢 修真版大明 咸鱼修仙,但丹器全能 关山第一侠辽东英雄传 他的通房 庶民不配当状元?她爷是开国帝师 请按剧本来表演 [综武侠]武学助手也能天下第一吗 阴湿男二攻略指南 大明:朱元璋懵,老四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