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药田(2 / 3)

后的人,别再造谣生事,否则就按齐国律法处置,汉子连滚带爬地走了。

百姓们见黄宁没事,又听说长生草能强身健体,纷纷围到柜台前,要买点回去给家人泡水喝,药铺的生意一下子热闹起来。

晚上,黄巢派人来请黄宁去皇宫议事,说想在全国推广医馆,让每个县城都有能看病的地方,让黄宁负责这件事。

黄宁在皇宫待了大半宿,跟黄巢商量出了章程:先在各州府选些有基础的大夫,集中到长安培训,再由周老编写简易医书,发给各地医馆。

还决定在每个州府建个药库,储存常用药材,遇到灾年,免费给百姓发药,药库的药材由各地药田供应。

接下来的几个月,黄宁忙着筹备医馆的事,先是在长安办了个大夫培训班,周老亲自讲课,教大家辨认草药、配药。

小侄子也常去培训班帮忙,帮周老整理药材样本,有时还会给学员们演示怎么种植长生草,学员们都喜欢这个懂草药的少年。

这天,小侄子跑来找黄宁,一脸兴奋地说他今天在药铺帮一个小孩治好了咳嗽,用的是周老教的草药煮水方子。

黄宁摸着他的头,问他有没有确认孩子的症状,小侄子说他先问了孩子有没有发烧、有没有痰,确认是风寒咳嗽才敢用药。

“比叔叔我小时候厉害多了。”黄宁笑着说,小侄子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还想跟着周老学更多医术。

周老这段时间也没闲着,除了给大夫上课,还在药坊里培育新的草药,这天拿着一株开着小白花的草药来找黄宁。

“这叫驱寒草,煮水喝能治风寒感冒,比之前的方子见效快,还不苦,小孩也愿意喝。”周老把草药递到黄宁面前,眼里满是笑意。

黄宁接过草药,闻了闻,有股淡淡的清香,让护卫拿去煮了一碗,尝了尝,确实没什么苦味,还有点甘甜。

冬天来临的时候,黄宁组织了一批培训好的大夫,分往各地下乡义诊,主要给偏远地区的百姓看病,顺便教他们种耐寒的草药。

小侄子也跟着一支义诊队伍去了北方,临走前,大嫂给他收拾了厚厚的棉衣,还缝了个药囊,里面装了些常用的药丸。

黄宁送小侄子到城门口,叮嘱他注意安全,遇到解决不了的病症,就写信回来问周老,小侄子用力点头,说一定会把医术教给北方的百姓。

义诊队伍出发那天,不少百姓来送行,给他们塞了些干粮和暖手的帕子,说等他们回来,要送最好的草药。

北方的冬天很冷,黄宁担心小侄子,特意让人送去了几车木炭和棉衣,还附了封信,让他别太累,多休息。

小侄子回信说,北方的百姓很热情,他们治好了不少人的病,还教会了当地百姓种驱寒草,现在不少人家的院子里都种上了。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江南的药田也扩展起来,黄宁去江南视察,发现那里的气候适合种一种叫“清暑草”的草药,夏天煮水喝能解暑。

他让人把清暑草的种子分给江南的药农,教他们种植方法,还跟当地的药铺约定,夏天的时候多储备些清暑草,方便百姓购买。

夏天的时候,江南遭遇了一场暴雨,不少药田被淹,黄宁接到消息后,立刻带着人去帮忙排水,还让人送来新的种子,补种被淹的草药。

百姓们见黄宁冒着大雨在药田忙活,都很感动,纷纷加入排水的队伍,很快就把水排干了,补种的种子也顺利发芽。

秋天的时候,全国的药田都迎来了丰收,湖广的长生草、江南的清暑草、北方的驱寒草,堆满了各地的药库。

黄巢下旨,让各地举办丰收宴,邀请药农和百姓一起庆祝,黄宁特意去了当初的山谷,那里现在已经成了最大的药田之一。

山谷里的丰收宴很热闹,百姓们围着篝火跳舞,还把刚煮好的草药茶分给大家喝,黄宁坐在田埂上,看着眼前的景象,想起了最初在这里种药的日子。

那时的药田只有几亩,弟兄们和百姓一起开垦荒地,如今放眼望去,满山都是绿油油的草药,百姓们脸上都带着笑。

周老也来了,坐在黄宁身边,手里拿着一株新培育的草药,说这叫“养胃草”,能治胃痛,已经在几个药田试种成功了。

“等明年,咱们就能把养胃草推广到全国,让那些常年劳作的百姓都能用上。”周老笑着说,黄宁点点头,心里满是期待。

小侄子也从北方回来了,晒黑了些,却更结实了,他跟黄宁说,北方的士兵也开始种草药了,受伤的时候用自己种的草药敷,好得更快。

“叔叔,我想明年去边关,教边关的士兵种草药,还要给他们看病。”小侄子说,眼里满是坚定。

黄宁很支持他,说等他准备好了,就跟黄巢请旨,让他去边关建立医馆和药田。

大嫂听说小侄子要去边关,特意给他绣了个护心符,里面缝了片长生草的叶子,说能保平安。

最新小说: 民国:王牌飞行员 荣耀大秦 暖房丫环,建社团当大佬 都市超级邪医 你不是笔直笔直的天后吗? 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 我的葡萄牙帝国 大唐富翁 亮剑:我有无限装备 众生芸:王者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