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兴致临时设置的,里面的官吏都是临时差遣,什麽皇上兴致没了,说不定制置司也就没了。
可户部是六部之一,里面的官吏都是正途官,吏部里有官籍的!
制置司很多聪明人藉机纷纷跳槽,获利最大的就是户部。
看着提举预算司呈上的禀文,李起元越看越心顺。
禀文里把问题一二三四列得清清楚楚,然后附上他们分析出来的原因,最后是准备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二三四。
这就对了!
上下行文,最重要的事就是禀告下面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再获得上级的指导和支持。
要是户部都是这样的办事风格,大明财政何至于如此窘困。
六部要是都是这样的办事风格,大明早就四海晏平,何至于在西南和东北被几个土司跳反,骑在脖子上拉屎拉尿。
不行,我还要再从财政厅里挖几个人过来。
听说他们审计局审查帐簿很有一套;国库局在度支控制上非常有办法;还有他们的条例局,边开张边制定工作条例,改进工作流程,各个都是人才...
我真想把他们全部挖过来..:
一想起财政厅那个人才宝库,我真的控制不了我自己!
「尚书!」
有人在门外叫唤。
「谁?」
「经历司王经历有事求见。」
「叫进来。」
王经历进来先行礼。
「下官见过李尚书。」
「何事?」
「回尚书的话,刚才制置司财政厅派人送来一份公文。」
公文?
毕景会这个老匹夫有什麽事找老夫?莫非是停战书?请求老夫不再挖他财政厅的人。
怎麽可能?
老夫的新锄头才刚刚打磨光亮,就等着再次开挖墙脚。
李起元坐在椅子上不动,右手一伸,王经历连忙上前几步,把公文递到手上。
「制置司财政厅正堂都事毕平咨户部正堂尚书李。」
居然行平咨,毕老匹夫,还真把自己当回事。
李起元拆开封皮,打开里面一看,脸色越看越青,猛地起身,提起衣襟抓起平咨公文,慌忙往外跑。
跑得太急,后襟把座椅一拉,当拉翻在地。
李起元根本顾不上,从王经历和门口心腹仆人李九面前一闪而过,眨眼不见人影。
尚书/老爷这是怎麽了?
王经历和李九面面相,不明就里。
过了十几息,李九才反应过来,拔腿就追了上去。
「老爷,等等我!」
李起元一口气从大明门户部衙门跑出来,穿过长安街,验牌子进了承天门右便门,左转进了谦巽门,一口气跑到制置司财政厅,直接冲进毕自严的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