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
要是换做是一些互联网大厂,有了这种结果,发布会必须要开起来。
不过。
李杰没有开发布会的意思。
悄悄的进村。
等什么时候把《2177》拍完了,到时候再惊艳所有人。
……
《球4》片场。
“吴导。”
看着吊臂上的新型摄像机,王千原好奇道。
“就这个东西,花了5000万美金?”
“嗯。”
李杰点了点头:“你要这么说,那也不算错,毕竟,投入5000万美金,才有了这玩意。”
“所以,他的造价的确是5000万美金。”
“我滴个乖乖。”
王千原之前还扛了一下试试,现在他有点后怕。
幸好没出意外。
如果出了什么意外,就是把他卖了,也赔不起。
“哈哈。”
瞧见王千原的表情,郭凡笑着道。
“原哥,别被吴导骗了,这东西摔了也有保险。”
“啊?”
王千原迷糊道。
“哪家保险公司胆子那么大?”
“咳咳,其实,如果不算研发成本,这个相机的生产成本只要50万美金。”
“当然,保额是300万美金。”
300万美金,也是未来上市的定价。
一般而言,像这种玩意,定价绝对不会便宜,卡着六倍去卖,想要收回成本不知道要多少年。
只是,定价太高,又不利于推广。
何况。
真正收回成本的可不是摄像机这种专业设备,而是配套的播放设备。
全息观影眼镜的受众,明显更广一点。
普通人都能买。
那玩意才是真正的金矿。
未来十年,全息观影眼镜会诸部替代电影院,以及家庭观影设备。
当然。
李杰也没有把电影院干掉。
就像电脑观影和电影院看电影一样,家用设备和专业场所的观影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说白了,就是更高清,更沉浸。
设备也更贵。
按照他的设想,一套家庭观影设备的售价大约是2、3万左右,效果比传统观影强一点。
而电影院的一套设备,售价是3000万。
3000万VS3万,效果能一样吗?
现场指导了一个月,李杰便带着设备,以及拍好的样片回了研究所。
“吴导,IdG的人又来了。”
一回到所里,小助理就上前打小报告。
“你就跟他们说,我不在。”
李杰懒得见那些投资人。
其实。
早在去年,各路资本便蜂拥而至,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其中也少不了牛鬼蛇神们。
但。
李杰平等的对待所有人。
抱歉。
不缺钱。
现在想上车,晚了。
这些人想要上车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李杰画的饼太大,市场前景太广阔。
一旦真正实现,那是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美金的盘子。
关键还没有竞争对手。
懂不懂独占的含金量?
哪怕后续要投入几十亿美金,那也划算!
……
三个月后。
《流浪地球4》杀青,李杰也把《球4》的部分片段转录进了播放设备里。
这一天,他把各路投资人、股东都叫了过来。
每个人发了一个眼镜。
看!
播放开始后,现场时不时传来几道惊呼声。
这个观影体验堪比第一次收看3d电影的震撼程度。
就像是身临其境。
半晌,小马哥摘掉全息投影眼镜。
这玩意的效果,很震撼。
其实。
类似的效果也不是没有,但造价成本远比一套全息观影设备要高,高得多。
人家的造价是论亿计算。
一亿美刀VS500万美刀,用低了20倍的成本,却做到了9成以上的效果。
太猛了。
如今,市面上的那些什么虚拟现实眼镜跟它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