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叫卖(1 / 2)

临着长长的河堤,先是一股子水腥气扑面而来,接着就看到许许多多穿着短打衣裳肩上还垫着块粗布的汉子来来往往,还有不少面带风霜说话口音与本地不同的外地人,更有很多和她们母女一般手上或提或背着篮儿筐儿的兜售吃食的,也夹杂在人群里吆喝着。

就光临春听见的,就有那卖烧饼馒头包子,还有卖什么瓜子花生话梅冰糖葫芦的,甚至还有人挑着担子叫卖胭脂水粉。

临春甚至看见一两个看着年纪比她还小些的姑娘,手上挎着装满了各种鲜花的竹篮子叫卖花的。

不远处还有那杂耍的、做糖人的、卖新鲜菜蔬的,真真各种各样,热闹非凡。

不仅堤上有人买卖,就连那些临着长长河堤停靠的船上的人,听见了吆喝也会探出身子来叫要买。

那些小船也就罢了,那些吃水深的中大型船只、楼船等等,比河堤还高上几头,他们这些要买的也不下来,而堤上那些要卖的也不上船,就听见扯着嗓子谈好了价钱,然后就见从船头晃悠悠地吊下来一个篮子,里头放着铜子或是碎银子。

那些先前谈好买卖的就先取了钱再将自个的货放进去,再扯三下绳子,那船板上的人知晓了,就又将那篮子慢悠悠地吊回去。

临春从没见过这样的景象,简直看呆了去,还是被方寡妇扯了扯袖子,这才回过神来。

方寡妇也是差点看迷了眼,虽说家里离这码头处不远,可谁没事会到这种地方来?

好容易才摁捺住自己一颗跳个没停的心,方寡妇期期艾艾地问道:“临春,咱们也开始吧?”

临春深吸口气,朝面上明显带着几分忐忑不安的方寡妇用劲地点了点头,张开嘴就喊:“卖……卖……”

刚喊了个“卖”字,不知道怎么的这舌头就跟打了结一般,结结巴巴了好一会儿就“卖”卖不出来了。

仿佛四周人的目光一瞬间都看了过来,临春的脸皮烧得通通红。

可怜她虽然身为现代人,可也从来没有这样叫卖东西的经历,一时间面红耳赤,也是羞得不行。

她都这样了,更别提方寡妇了。

从临春张口的那一刻起,方寡妇就莫名紧张了起来。

一只手挎着竹篮子一只手紧紧握在竹篮子的柄上,用劲之大手指关节都泛了白,哆嗦着嘴就是半天开不了口。

这样子可不是办法,临春心里明白。

干脆横出一条心,眼一闭捏紧了拳头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啥也不想就大声吆喝了一句,“卖青团咯!”

第一句顺利地吆喝了出来,似乎感觉也就没那么难了。

临春虽然脸上还在发烧,心里也发窘,可到底不是土生土长的乡下妮子。

自己给自己暗自打气,临春清清嗓子又大声吆喝起来,“卖青团咯!好吃又新鲜,刚出炉热乎乎的青团才二文一个!”

这吆喝的台词是她昨晚上临睡前想出来的,这儿可没啥电喇叭,做买卖可不是就光靠吆喝嘛。

这吆喝就得靠人一嗓子一嗓子地喊出来,吆喝的句子短也就罢了,长了怕是嗓子吃不消,喊久了气也要喊没了。

这万事只怕开头难,别看这小小的吆喝买卖,考验的还是人的脸皮和胆量。

一句句吆喝越来越流利、越来越顺口,临春越吆喝越带劲,越带劲就喊得越大声。

不知道是她家的青团的确没人见过呢,还是看她吆喝的带劲,才喊了几声,就听见正对着她们母女两个的一艘大楼船上有人喊她。

“哎!那个卖青团的丫头,你家的青团什么样啊?怎么就从来没听说过还有这种吃食?”

眼见可能第一笔生意就要来了,临春连忙抖擞精神,掀了盖在青团上面的褥子,露出里头满满一篮子圆溜溜碧绿青翠的青团来。

刚掀开褥子,一股热气腾的就冒了出来,夹带着独属于青团的清香向四周飘散。

要说这青团从石家被装进了这竹篮子里到如今,还热腾腾的,功劳全属于这厚厚地包裹着它们的褥子。

这包裹青团的褥子是昨晚上临睡前,临春请针线活好的林婆子帮着做的。

毕竟这一路上过来,先不说如今天还冷着,就光路上都要走这么久将近要小半个时辰呢,这青团早就冷了还怎么卖?

临春就想起她小时候去乡下外婆家,见过有人背了个木头做的箱子到处叫卖冰棍。

这木头箱子里就铺了盖了厚厚一层棉花褥子,保温得很,冰棍放里头许久都不会化。

临春当然知道这棉花褥子不仅能保冷还能保热,用来保温她们的青团是个好法子。

做个褥子当然难不倒林婆子,让林婆子真正为难的是,临春说这褥子是用来盖青团的,里头用的棉花一定要干净。

石家穷成这样,别说干净棉花了,就是身上的棉衣都是旧年填的棉花早就又干又硬的了。

这可咋办? <

最新小说: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从影评人到文娱大佬 同时穿越:全是深渊难度 这个明星只想学习 震惊!开局校花给我生了三胞胎 谁让他办案的? 重生美利坚,我是华尔街传奇空头 让你下山娶妻,不是让你做职业舔狗 全职法师:召唤黑龙天,神力之巅 华娱从代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