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其文风的特点。
孔融的文章现存不多,却字字珠玑,充满个性。
《荐祢衡表》是其代表作之一,文中极力推崇祢衡的才华,称其“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言辞恳切,尽显爱才之心。
祢衡是当时的奇才,却因狂放不羁而被人排挤,孔融多次向曹操推荐,称“若衡等辈,不可多得,若陛下能用之,必能辅佐圣明,成就大业”。
这份简表不仅展现了孔融的识人眼光,更体现了他对人才的珍视。
《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则为营救被孙策囚禁的名士盛宪而作。
盛宪字孝章,是当时的着名学者,因不愿依附孙策而被囚禁。
孔融得知后,写信给曹操,以“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打动曹操,劝其出手营救。
文中写道:“孝章存,则天下士林有所归心;孝章亡,则天下士林皆失望。”
曹操被孔融的言辞打动,派人前往江东营救,虽因孙策已杀盛宪而未能成功,但这篇文章却流传千古,成为劝喻文的典范。
他的议论文锋芒毕露,充满批判精神。
在《难曹公表制禁酒书》中,他不仅驳斥了曹操的禁酒理由,更借题发挥,指责曹操专权:
“曹公禁酒,非为民生,实为固权耳。”
这种直面现实的勇气,在当时的文人中极为罕见。
他的书信则洒脱自然,如《与王朗书》中,他与王朗探讨时局,既表达了对乱世的忧虑,又不失乐观:
“虽天下大乱,然正道不泯,只要我辈坚守,终有澄清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