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训练方面,杨帆引入了“模拟实战训练”
方法。
他在高句骊城附近修建了“实战训练基地”
,基地内模拟了草原、山地、河流等不同的地形环境,设置了各种防御工事和障碍物。
士兵在训练基地内进行模拟实战训练,如模拟进攻敌军堡垒、模拟抵御敌军骑兵冲锋等,通过实战训练,提高了士兵的实战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军队管理方面,杨帆建立了“军功爵制”
。
士兵根据战功的大小,可获得不同等级的爵位,爵位分为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2o个等级。
不同等级的爵位享有不同的待遇,如土地、房屋、奴隶、俸禄等。
军功爵制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士兵的战斗积极性和忠诚度。
1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
杨帆积极推动北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组织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如“北疆文化交流周”
,活动期间,各民族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举办文化讲座、艺术表演、书籍展览等活动;“汉文化学习班”
,邀请中原地区的儒生为少数民族子弟讲授汉文化知识,如儒家经典、汉字、书法等;“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
,邀请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人走进学堂,向汉族子弟传授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习俗。
这些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使北疆形成了“多元一体”
的文化格局。
汉族的儒家思想、道教文化与少数民族的萨满教、腾格里信仰、自然崇拜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北疆特色的文化体系。
2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
为了促进社会和谐,杨帆在北疆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
在医疗方面,他在各个州县设立了“医馆”
,配备专业的医生和药材,为百姓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同时,还组织医生下乡巡诊,为偏远地区的百姓看病。
在教育方面,除了完善现有的教育体系外,还为贫困家庭的子弟提供免费的学费和书本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
在养老方面,他在各个州县设立了“养老院”
,收养无儿无女、无依无靠的老人,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体系的建立,改善了北疆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百姓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促进了北疆社会的和谐稳定。
3法治建设的加强
杨帆加强了北疆的法治建设,制定了《北疆律法》。
《北疆律法》根据北疆的实际情况,对刑事、民事、行政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如盗窃、抢劫、杀人等刑事案件的量刑标准,婚姻、继承、财产等民事纠纷的处理办法,官员的职责、考核、奖惩等行政管理制度。
同时,《北疆律法》还注重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如允许少数民族保留自己的婚姻制度和继承制度。
为了确保《北疆律法》的实施,杨帆在各个州县设立了“县衙”
和“监狱”
,配备了法官、狱卒等执法人员,负责审理案件和执行法律。
同时,还组织官员和百姓学习《北疆律法》,提高官员的执法水平和百姓的法律意识。
法治建设的加强,维护了北疆的社会秩序,保障了百姓的合法权益,为北疆的长治久安提供了法律保障。
秃树机能在整合西域小部落后,实力进一步增强,便开始计划向西域南部扩张,试图控制西域的丝绸贸易通道。
中平六年夏五月,秃树机能率领2万鲜卑骑兵和1万西域辅助军,向西域南部的“于阗国”
起进攻。
于阗国是西域的强国之一,拥有3万军队,以盛产于阗玉闻名。
于阗国王广德得知鲜卑军队来袭,立即组织军队进行抵抗。
双方在于阗国北部的“昆仑山”
脚下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鲜卑骑兵利用“草原突击战术”
,多次向于阗军队起冲锋,但于阗军队依托昆仑山的地形优势,顽强抵抗,鲜卑军队始终无法突破于阗军队的防线。
此时,西域都护府的官员陈睦再次率领15万汉军赶到。
陈睦向秃树机能传达了汉朝的旨意:要求鲜卑军队立即撤军,否则汉朝将派遣大军进攻鲜卑在西域的驻牧地。
秃树机能深知汉朝的实力,不敢与汉朝正面对抗,只得下令撤军。
此次进攻于阗国,鲜卑军队损失了5ooo名士兵和1万匹战马,扩张计划再次受阻。
撤军后,秃树机能意识到,在汉朝的遏制下,想要在西域大规模扩张已不可能。
他不得不调整策略,转而巩固在西域北部的统治,加强对西域小部落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