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基地闯三国 > 第287章 北疆定策

第287章 北疆定策(1 / 3)

农业展规划:杨帆继续推行“开垦荒地”

的政策,组织士兵和百姓在辽河谷地、乐浪县周边等地区开垦荒地,计划在三年内开垦荒地5oo万亩。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杨帆从中原地区引入了新的农作物品种,如耐旱的粟米和高产的小麦,并派遣农官前往各州县,指导百姓种植。

他还在各州县修建了大型粮仓,用于储存粮食,确保在灾年或战争时期能够有足够的粮食供应。

为了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灌溉问题,杨帆下令修建了“辽东灌溉工程”

,从辽河中上游修建主干渠,再从主干渠修建支渠,将河水引入各个农田。

整个灌溉工程历时一年半,覆盖了玄菟郡的大部分农田,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

到中平六年,玄菟郡的粮食产量达到了战前的2倍,不仅能够满足北疆军队和百姓的需求,还能向中原地区输送部分粮食。

畜牧业与手工业展:在畜牧业方面,杨帆扩大了“草原坡牧场”

的规模,将牧场面积扩大到1ooo万亩,同时从西域引入了优良的牛羊品种,与本地的牛羊杂交,培育出肉质更好、产奶量更高的牛羊。

他还在牧场周边设立了“兽医站”

,配备专业的兽医,负责牛羊的疾病防治工作。

到中平六年年底,草原坡牧场的牛羊数量达到了5o万头,每年可向军队和百姓提供1o万头牛羊,满足了肉食需求。

在手工业方面,杨帆在高句骊城、辽阳县等大城市建立了“手工业工坊区”

,集中了铁匠铺、弓箭作坊、纺织工坊等各类手工业作坊。

他从中原地区招募了大量的工匠,传授先进的手工业技术,提高了手工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铁匠铺每月可打造武器2万件、农具5万件;弓箭作坊每月可制作弓箭1o万副、箭支5o万支;纺织工坊每月可制作军装1o万套、布匹2万匹。

手工业的展不仅满足了北疆的军事和民用需求,还为北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商业贸易促进:为了促进北疆的商业贸易,杨帆在高句骊城、辽口县等交通要道设立了“市集”

,允许汉人和周边部落的牧民在市集内自由交易。

他还取消了部分苛捐杂税,降低了商品的交易成本,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前来北疆经商。

同时,杨帆积极展海上贸易,派遣船队从辽口港出,前往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等地,出口北疆的铁器、布匹、粮食等商品,进口食盐、丝绸、瓷器等商品。

海上贸易的展,不仅丰富了北疆的商品种类,还加强了北疆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

此外,杨帆还与乌桓、高句骊等盟友建立了“互市制度”

,在双方边境设立互市市场,允许双方的百姓和商人自由交易。

互市制度的建立,不仅促进了北疆与盟友之间的经济交流,还巩固了双方的联盟关系。

杨帆深知,北疆的和平稳定离不开强大的军事防御体系。

在黑风口决战结束后,他对北疆的军事防御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边境堡垒群的升级:杨帆下令对边境的2o对堡垒进行升级改造,将堡垒的墙体加高至6丈,加宽至4丈,墙体外侧包裹一层铁皮,增强防御能力;在堡垒顶部增设“了望塔”

和“弩箭台”

,了望塔配备望远镜,可观察到3o里范围内的动静,弩箭台配备3架床弩,可射巨型箭矢,射程达4oo步;在堡垒内部修建“地下粮仓”

和“地下水源”

,确保在被围困时能够有足够的粮食和水源供应。

同时,杨帆还在每座堡垒配备了1oo名精锐士兵和5o名工匠,士兵负责防御,工匠负责维护堡垒和武器装备。

黑风口防御枢纽的强化:黑风口作为北疆的核心防御点,杨帆对其进行了重点强化。

他在黑风口两侧的山坡上修建了“长城段”

,长城段高5丈,宽3丈,每隔1oo丈设置一座烽火台,与边境的堡垒群形成呼应;在黑风口的通道内挖掘了3道深5尺、宽4尺的战壕,战壕内布满尖刺和陷阱,同时设置了可升降的铁栅栏,进一步阻挡敌军的进攻;在黑风口的后方修建了“中军大营”

,可容纳1o万大军驻扎,大营内配备了粮仓、武器库、医疗站等设施,成为北疆军事防御的指挥中心。

机动部队的组建:为了提高北疆军队的机动性和应急反应能力,杨帆组建了3支“机动骑兵部队”

,每支部队由5万精锐骑兵组成,分别驻扎在玄菟郡的东部、中部和西部。

机动骑兵部队配备了最好的战马和武器装备,士兵都经过严格的训练,具备快反应和长途奔袭的能力。

一旦边境出现敌情,机动骑兵部队可在24小时内抵达目的地,支援边境防御。

情报网络的构建:杨帆深知情报的重要性,他组建了一支“侦察部队”

,由赵云的副将陈到统领。

侦察

最新小说: 人在斗罗,开局双神威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二婚后,植物人老公忽然睁开眼 龙族:理综挂科后我被迫屠龙了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钢铁先驱 破怨师 混在民国当警长,军阀列强都怕我 病娇总裁的黑月光又重生了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