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协调困难,左路军、右路军和中路军相距较远,难以互相支援;二是匈奴骑兵虽有5万,但战斗力远不如鲜卑精锐,且与鲜卑并非一条心,可轻易击溃。”
戏志才补充道:“我们可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先击溃匈奴骑兵,消除南侧威胁,再回师应对鲜卑的三路大军。
黑风口作为核心防御点,必须死守,只要黑风口不失,鲜卑中路军就无法南下。”
杨帆采纳了众军师的建议,制定了决战应对方案:
1兵力分配:
·南路军:由张飞率领3万重骑兵、2万轻骑兵,前往乐浪县抵御匈奴骑兵,务必在1o日内击溃匈奴,然后回师支援黑风口;
·东路军:由赵云率领2万轻骑兵、3万步兵,驻守辽阳县,抵御鲜卑左路军,采取“坚守不出,骚扰牵制”
的策略,避免与鲜卑左路军正面交锋;
·西路军:由黄忠率领3万弓箭手、2万步兵,驻守望平县,利用望平县多山地的地形,设置伏兵,打击鲜卑右路军;
·中路军:由杨帆亲自率领5万重骑兵、5万步兵、5万弓箭手,驻守黑风口,作为主力,抵御鲜卑中路军;关羽则率领5万骑兵,驻扎在黑风口南侧的“辽河谷地”
,作为机动部队,随时支援各战场。
2后勤保障:从玄菟郡各县和辽东郡调运1oo万石粮食、5万担干草,储存于黑风口、辽阳县、望平县等关键防御点;同时,派遣1o万民夫,组成“运输队”
,日夜不停地向各战场运送粮草和武器,确保后勤供应不中断。
3战术细节:
·南路军对付匈奴时,先派轻骑兵骚扰匈奴营地,消耗其体力,待匈奴疲惫时,重骑兵再起冲锋,一举击溃;
·东路军和西路军利用地形优势,设置陷阱和伏兵,不断打击鲜卑的有生力量,拖延其进军度;
·中路军在黑风口坚守防御工事,用床弩和弓箭手打击鲜卑骑兵,待鲜卑兵力消耗过半时,再派重骑兵起反击。
部署完毕后,汉军各部迅行动。
张飞率领南路军疾驰前往乐浪县;赵云、黄忠分别率军前往辽阳县和望平县;杨帆则坐镇黑风口,指挥中路军加固防御,等待鲜卑大军的到来。
北疆的决战,一触即。
中平五年春三月初十,张飞率领5万骑兵抵达乐浪县。
此时,匈奴单于于夫罗已率领5万匈奴骑兵包围了乐浪县城,县城守将李严率领1万步兵顽强抵抗,但匈奴骑兵日夜攻城,县城城墙已多处出现破损,形势危急。
张飞抵达后,并未立即下令攻城,而是先派人侦察匈奴营地的部署。
侦察兵回报,匈奴骑兵虽人数众多,但营地布置混乱,且士兵多为临时征召的牧民,缺乏正规训练,夜间值守也较为松懈。
张飞听后,嘴角露出一抹冷笑:“此等乌合之众,也敢来犯我大汉疆土!”
当晚三更,月色昏暗,张飞下令起突袭。
他将5万骑兵分为两队:一队由副将雷铜率领,3万骑兵从正面进攻匈奴营地,制造混乱;另一队由自己率领,2万骑兵绕到匈奴营地后方,截断匈奴的退路。
雷铜率领3万骑兵,手持火把,呐喊着冲向匈奴营地。
匈奴士兵大多已进入梦乡,听到呐喊声后,惊慌失措地从帐篷中冲出,却不知该如何应对。
雷铜率领骑兵在营地内肆意砍杀,火把扔向帐篷,很快,匈奴营地陷入一片火海。
于夫罗从睡梦中惊醒,见营地被袭,立即召集身边的精锐士兵,试图组织抵抗。
但此时,张飞率领2万骑兵已从后方冲入营地,丈八蛇矛挥舞,所到之处,匈奴士兵非死即伤。
于夫罗见大势已去,不敢恋战,率领少数亲信骑兵突围逃窜。
张飞下令穷追不舍,一直追出5o余里,斩杀匈奴士兵2万余人,俘虏1万余人,缴获战马3万匹、牛羊5万头。
乐浪县之围解除,南路威胁彻底消除。
张飞留下1万骑兵驻守乐浪县,自己率领4万骑兵,火向黑风口方向驰援。
与此同时,慕容皝率领6万东部鲜卑骑兵抵达辽阳县。
辽阳县是玄菟郡东北部的重要城池,城墙坚固,且赵云已率领5万大军在此驻守,做好了防御准备。
慕容皝深知辽阳县城墙坚固,若强行攻城,必然会遭受重大伤亡。
他决定采用“围而不攻”
的策略,将辽阳县团团围住,试图切断城内的粮草供应,逼迫赵云出城决战。
赵云识破了慕容皝的计谋,他下令紧闭城门,严禁士兵擅自出战,同时组织城内百姓和士兵加固城墙,挖掘战壕。
为了应对粮草短缺的问题,赵云早已在城内储存了足够的粮食和水源,且组织士兵在城内开垦荒地,种植蔬菜,基本能满足城内的粮草需求。
慕容皝见围而不攻无法奏效,便下令对辽阳县起试探性进攻。
他派遣1万骑兵,向辽阳县的东门起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