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激士兵的训练热情,杨帆还设立了“冬季练兵标兵”
奖项,每月评选出1oo名训练成绩优异的士兵,奖励他们1匹布、5斤肉,同时将他们的名字刻在校场的“英雄碑”
上。
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士兵的积极性,校场上每日都能看到士兵们刻苦训练的身影,即使在大雪天,也无人偷懒。
三、调整战略:联络盟友,孤立鲜卑
杨帆通过赵云此前的侦察,得知鲜卑已与匈奴再次结盟,且可能联络了乌孙、扶余等国。
为了孤立鲜卑,他决定主动联络周边势力,构建“反鲜卑联盟”
。
1联络乌桓:乌桓与鲜卑同属东胡后裔,但因历史恩怨,双方一直不和。
杨帆派遣徐庶前往乌桓的“柳城”
,拜见乌桓单于丘力居。
徐庶向丘力居分析道:“鲜卑若强大,必先吞并乌桓,再南下进攻汉朝。
如今汉朝愿与乌桓结盟,共同抵御鲜卑,若乌桓出兵相助,汉朝将每年向乌桓提供1o万石粮食和5ooo匹布。”
丘力居深知鲜卑的威胁,当即答应结盟,承诺开春后可出兵3万骑兵,配合汉军作战。
2安抚高句骊:高句骊位于玄菟郡东部,与汉朝素有往来,但也对汉朝的实力心存忌惮。
杨帆亲自前往高句骊王城,拜见高句骊王伯固,赠送了1oo套铁制铠甲和5oo支弩箭,同时承诺只要高句骊不与鲜卑勾结,汉朝将永远尊重高句骊的主权,不干涉其内部事务。
伯固深受感动,表示愿意与汉朝保持友好关系,若鲜卑进攻玄菟郡,高句骊可出兵2万,从东部牵制鲜卑。
3威慑扶余:扶余此前已向鲜卑缴纳粮食,杨帆决定对其进行威慑。
他派遣关羽率领2万重骑兵,前往扶余边境的“南城”
驻扎,同时让使者向扶余王索要“往年欠汉朝的贡品”
。
扶余王见汉军兵强马壮,畏惧之下,立即停止向鲜卑缴纳粮食,还主动向汉朝缴纳了5万石粮食和1万张羊皮,承诺永不与鲜卑结盟。
通过一系列外交操作,杨帆成功构建了以汉朝为核心,乌桓、高句骊为盟友,扶余为附庸的“反鲜卑联盟”
,彻底孤立了鲜卑,为来年与鲜卑的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平五年春:双方的决战准备
中平五年春三月,漠北草原冰雪消融,牧草开始芽;玄菟郡也春暖花开,辽河谷地的农田里,农民们开始播种。
经过一个冬季的备战,鲜卑和汉军都已做好了决战的准备,北疆的空气再次变得紧张起来。
鲜卑的决战部署
檀石槐见草原复苏,认为决战时机已到。
他召集各部领,在狼居胥山主营帐内召开了“决战动员大会”
。
帐内,檀石槐手持弯刀,指着沙盘上玄菟郡的方向,高声说道:“去年的耻辱,我们铭记了整整一年!
如今我们兵强马壮,又有匈奴盟友相助,是时候夺回属于我们的一切了!
此次决战,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攻克玄菟郡,活捉杨帆!”
随后,檀石槐宣布了决战部署:
1兵力集结:将鲜卑18万可战之士分为三部分:
·左路军:由慕容皝率领6万东部鲜卑骑兵,从狼居胥山东侧出,进攻玄菟郡东北部的“辽阳县”
,牵制汉军的东部兵力;
·右路军:由秃树机能率领6万西部鲜卑骑兵,从狼居胥山西侧出,进攻玄菟郡西北部的“望平县”
,切断汉军与河西地区的联系;
·中路军:由檀石槐亲自率领6万中部鲜卑精锐骑兵,作为主力,直扑玄菟郡北部的黑风口,突破汉军的核心防御;同时,匈奴单于于夫罗将率领5万匈奴骑兵,从漠南出,进攻玄菟郡西南部的“乐浪县”
,从南侧牵制汉军。
2粮草与武器准备:从西漠绿洲调运8o万石粮食,东河草原调运1o万头牛羊,黑石坡调运3o万件武器、2oo万支箭支,分三路运往各军;同时,每支军队配备5oo名萨满和工匠,萨满负责医治受伤士兵,工匠负责修补破损武器和战马鞍具。
3战术安排:采用“两翼牵制,中路突破”
的战术,左路军和右路军先对汉军边境起进攻,吸引汉军主力前往救援,中路军则趁机突破黑风口,直捣高句骊城;匈奴骑兵则在南侧不断骚扰汉军的粮草运输路线,切断汉军的后勤供应。
部署完毕后,鲜卑各部开始集结兵力,草原上,骑兵们骑着战马,手持弯刀,浩浩荡荡地向玄菟郡方向进,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汉军的决战应对
杨帆通过边境堡垒的烽火和侦察兵的汇报,很快得知了鲜卑的决战部署。
他立即召集众将领和军师,在高句骊城的中军大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郭嘉分析道:“鲜卑此次兵分三路,又有匈奴相助,看似来势汹汹,但实则存在两大弱点: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