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秀听完了,忍不住睁大眼睛,说道:“真厉害,他们那时候才七八岁吧?”
王谧点点头,“确实,甘棠若是好好培养,将来定是个人物。”
张彤云出声道:“妾有些地方不明白。”
“按道理说,江上杀人,要的是消灭现场,越不容易被人发现,越能连续作案行凶。
“所以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将船直接开走,到了他们自己地盘处理掉,这样几乎没有任何被发现的可能。”
“即使因条件所限开不走船,要么凿船沉之,要么将尸体抛入江中,毁尸灭迹。”
“但那船却偏偏下了锚,尸体也都留着,仿佛是等着被人发现一样。”
“更奇怪的是,甘棠采苓一天都没有等到人,说明船被放在一处很难被人发现的水域,这似乎又和前面矛盾。”
“而且杀男童带走女童,也不符合江盗贩卖人口的特征,在奴隶中没用的反而是女童,因为做不了劳力。”
“妾并不是怀疑甘棠,只是觉得此事……………………疑点不少。”
桓秀睁大了眼睛,“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你家里怕不是以前做过这种勾当?”
王谧也十分惊讶,他发现张彤云并不是那种身处闺中,不通世事的女郎,这是家族有意培养?
张彤云的话证实了王谧的猜想,“妾虽然愚钝,但自小跟着阿兄,了解了些政事人情,而且,”她顿了顿,似乎有些难以启齿,“江上的事情,吴郡士族,多少都曾做过些或明或暗的买卖,这点并不是秘密。”
桓秀恍然,“我记起来了,阿母曾经经过,吴郡士族,多是东吴时期的官员将领后人。”
“而东吴最大的买卖,就是买卖奴婢!”
此话一出,张彤云面现愧色,桓秀说的没错,一百多年前,东吴在孙权治下,最大的生意就是买卖山越奴隶,江东士族跟着孙权,自然是没少干这些事情。
三国时期,东吴地区其实是最为落后的,农业水平比不上中原,虽然看着地盘不小,但很多地方要么是未开垦的蛮荒之地,要么是道路难至,地方势力强大,东吴无法完全掌控。
山越地区便是其中典型,《汉书》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其从汉初便存在,经过数个世纪,人口近百万,且极为抗拒外来势力,这对于东吴的统治自然是极为不利的。
于是孙权采用了剿抚并举的措施,连续讨伐山越四十年,对东吴服软的,便委任当地,顽固不化的,便重做奴隶,或者充军,或者发卖。
东吴二十三万兵,山越兵就占了十多万,但其抵抗时虽颇为死硬,做奴兵时候却没有多少战意,常常一触即溃,趁机逃跑,给孙权在合肥搞出了十万的名头后,后期东吴少将其充军,把重心转向了奴隶买卖。
这些奴人的交易好处,渐渐由孙权信任的江东世家瓜分,最后持续到了晋朝,直到衣冠南渡之后,这项生意都没有完全断绝,好多家族私下还有牵涉。
张氏有支船队远洋行商,自然离不开和盗匪官军打交道,所以张彤云才会如此熟悉内情。
这个时代只要是士族,就避不开这种灰色地带,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