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仙侠 > 蜀山镇世地仙 > 第四百四十二章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艰难而满意的一章

第四百四十二章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艰难而满意的一章(2 / 4)

没有出言阻拦过说一声不好、不合适的。

也正因如此,这才铸就了他别具一格的修行之路。

比如他在修纯阳的同时,又对吕祖的「去阴滓」持有质疑态度,坚信阴阳无限可分,阴阳共济而不对立。所以保留了三魂七魄,使得阴阳共生。比如他化肉身阴滓为剑器,炼成阳身阴器,人器合一,内阳外阴,走出一条前人未曾想过的路来。又比如他采用三光淬神,取阴、阳、和三意,炼成闻所未闻的三光元神。

可以说,他在阴阳之道上的见解在明治山乃至整个三清山中都是独树一帜的,已经到了无人可以教他的地步。

而在自身修行上,他自己主张慢一快二、三境四洗,并不去追求世人常规认知中的内丹道圆满。

从以上种种不难看出,在潜意识里,或者说在内心深处,他对内丹道其实并没有看的那么重,他更在乎的是自身圆满而非内丹圆满。

在这片寂静黑暗中,程心瞻已然想明白,虽然自己是以内丹入道,但时至今日,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很明显,自己在其他大道法统上的造诣已经不逊色于内丹了,或者说,有一些已经超过内丹了。仙翁传下来的「内炼成丹,外用为法;万法互参,护养内丹。」十六字良言真诀,放在自己身上也已经不适用了。

而最难的地方还不在这,真正艰难的是他甚至找不到一个“道”来作为自己所学诸道的“君”,来把自己的所学统合起来,像仙翁那样确定君佐关系,从而明定自己大道前途。

这一点,其实早在他缔结金丹时就已经表露出来了。一般而言,在修到金丹之后,一般人就已经明确自己的大道法统了,所缔结的法相也是与自己的大道法统相关联起来。然而,程心瞻在缔结法相时,他内心真正的大道法统依旧没有出现。所以,他的鸟首人身金丹法相,代表的其实不是他的大道,而是他的心志,镇元、镇海、镇世,是志向而非大道。

而这一点,直到他缔结元婴道域时,依旧没变。他的道域为他的镇世志向提供了便利,却依旧不是大道显化。

这个根本的问题,在长久以来一直被他忽略,或许也是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已经意识到了却不敢去面对。又或许,在这么些年里,他一直在持续不断的修行新的大道法统,就是想确定出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道”。

只是这么些年来,他已经贵为万法经师、广法先生了,却还是没有找到能统合自己一身所学的道。

第四百四十二章瞻彼阕者,虚室生白(艰难而满意的一章)

这只能怪道家学说实在是太庞杂、太丰富了。自古至今,这片神州大地上的大神通者也实在太多了,传下这些绝世法统。阴阳可以化万物,五雷可以演万法,一丹可以纳万象,一符可以开天地,虚空可以生造化。又如何能把这些大道分个高下,奉出个统合一切的“君”呢?

可如果没有一个统合一切的“君”,那么自己的道又是什么呢?难不成自己的修行就只能随着前人开辟好的道路亦步亦趋吗?

在这片寂静黑暗中无人能回答他。

他为此深深困惑着,此时,他的最大难题已经不是如何打破寂静,而是要明确自己的道。这无疑也是他自修道以来面临的最大考验。而到了今时今日,他也必须要明定了。因为,等度过三灾,他的下一步就是要合道了。

————

也不知过了有多久。

程心瞻还是未曾想出来,他已经深陷在寂静黑暗中,这让一向冷静淡然的他几乎要疯魔掉,连念头都因思虑过度而混沌蒙昧起来。

为什么?为什么这世上还会有人在修到了四境后还不能明定自己的道?

为什么?为什么自己不能统合自己的这一身所学?

为什么?为什么这世上没有能包容万法的道上之道?

程心瞻无声的呐喊着,彷徨着。

呀!

便在这时,程心瞻忽地灵光一现,寂静黑暗中闪过一丝惊雷般的光亮,他重新念叨起自己方才所说的话:

「为什么这世上没有能包容万法的道上之道?」

「没有」,「没有」。

「没有」,那不就是「无」吗?如果再把问句改成陈述,那这句话便是:

「无」能包容万法,「无」为道上之道。

是了!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是一直在运动的,是微妙的,天下万物都来源于有形之物,而有形之物则来自于无形之物。

「有」发源于「无」,「无」包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我的道魂不朽 墟界仙主 港综:O记警官,从枪王开始 如见道心 诸天之从僵约开始 太筮 玄铁秘影:龙脉谜引江湖乱 奇门纸扎录:阴阳罗盘传 玄真伏魔录 枫林之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