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在华侨旅游侨汇服务公司结识后,发现彼此脾气相投,颇有几分“臭味相投”的意味,关系迅速升温。
这半个月来,只要得空,两人便会凑在一起,不是喝酒畅谈,就是由黄小山领着顾方远领略北京城那些不为人知的“地道”去处。
当然,这其中有顾方远刻意维护人脉、拓展京城圈子的考量,但更多的,是黄小山这个人本身确实对顾方远的胃口。
黄小山早年大部分时间跟随家人在国外生活,见识广博,思维活跃,眼界远超国内同龄人。
即便顾方远偶尔在交谈中不小心带出一些超越这个时代认知的话题或观点,黄小山往往也能接上几句。
甚至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让顾方远颇有遇到知音的感觉,交谈起来十分畅快。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包厢里暖意融融。
黄小山端着斟满茅台的白瓷酒杯,用酒杯轻轻碰了一下顾方远的手臂。
带着几分酒意和惯有的豪爽说道:
“老顾,不是我说,这全聚德虽说名气大,但跟国外一些地方比,这环境和排场还是差了点儿意思。”
他扬了扬下巴,眼神中带着几分见过世面的傲然,
“等以后有机会,你真得跟我去一趟美国,我带你去纽约或者旧金山的唐人街,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国宴’水准!那才叫一个地道,一个排场!”
顾方远闻言,转过身来,脸上带着了然的笑意。
他知道黄小山这话并非吹嘘。
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内很多身怀绝技的御厨后人或者名厨,面临的选择并不多:
要么是在各大国营饭店里拿着固定工资,受限于物资匮乏,很多精湛厨艺难以施展甚至渐渐失传;
要么就是想办法远渡重洋,在海外华人聚集的唐人街开餐馆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