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商人打扮,身着粗布麻衣,风尘仆仆的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可那双眼睛却锐利如鹰,行动间步伐沉稳,隐隐透着军旅之人的干练与警惕,绝非普通商贩。为首者是一名中年文士,面容普通得扔在人堆里便难以辨认,气质却异常沉稳,周身透着一股运筹帷幄的从容。
“在下徐逸,奉子桓公子之命,星夜兼程赶来,特来面见林监军。”中年文士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半块温润的白玉玦,双手奉上。林凡抬手接过,将其与自己怀中的青铜令牌拼合,两块信物严丝合缝,纹路完全契合,正是曹丕与他约定的最高级别信物,绝非伪造。
“徐先生一路辛苦,不知公子有何吩咐?”林凡不动声色地将信物收起,目光落在徐逸身上,试图从他脸上看出些端倪。
徐逸环顾四周,确认无人窥探后,才缓缓凑近,压低声音,语速极快地说道:“公子得知许都变故,忧心忡忡,日夜难安。此次之事,皆因司马懿借鲁肃秘密来访之事大做文章,暗中构陷监军,称您与江东私通款曲,意图谋反,丞相盛怒之下,才下了那道就地正法的旨意。公子在许都竭力周旋,一面力陈监军坚守江夏、数次击退江东大军的赫赫战功,一面将监军‘以疫制敌’之策——”他顿了顿,用了个更委婉的说法,“‘以奇策御敌’之事禀明丞相,强调此乃护国奇谋,绝非通敌之举,反复劝说丞相慎用刑罚。”
林凡心中微动,果然,他此前通过影老传递给曹丕的信息,对方不仅收到了,还立刻加以利用,在曹操面前为他争取转机。这一步,走对了。
徐逸继续说道:“然司马懿在朝中势力庞大,杨修等人亦因旧怨推波助澜,丞相疑心深重,一时难以完全打消。公子虽无法立刻扭转乾坤,却也为监军争取到了一线生机。”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铜管,铜管封口严密,刻着复杂的暗纹,“此乃公子设法取得的丞相密谕抄件,事关重大,请监军过目。”
林凡接过铜管,指尖用力拧开,取出里面卷着的绢帛,展开后快速浏览。这并非正式的圣旨,更像是曹操写给某位心腹将领的私人指令,字迹潦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其中一段内容清晰写道:“江夏之事,错综复杂,林凡其人,其器,皆需慎处。文聘老成持重,可暂稳局面。着即暗中查探林凡真实动向及‘火器’虚实,若其无异心,确为我所用,则设法助其稳固江夏,以为我军日后南下之楔子;若其确有二志,勾结江东,则断然除之,夺其器,以绝后患。”
看完绢帛,林凡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随即又有一丝微弱的希望在心底蔓延,寒意与希望交织缠绕,让他心绪难平。曹操的态度依旧暧昧不明,杀心未除,对他的猜忌从未真正消失,但至少,多了“若其无异心,则助其稳固江夏”这一线转机!而这“查探”与“相助”的执行者,显然就是从中斡旋的曹丕!
“公子需要我做什么?”林凡收起绢帛,直接问道,没有丝毫拖泥带水。他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曹丕既然为他争取了机会,必然也需要他付出相应的代价。
徐逸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显然对林凡的干脆利落颇为满意,他再次压低声音,几乎凑到林凡耳边:“公子要监军做两件事。第一,继续坚守江夏,至少再坚守一月!公子需要时间在朝中进一步斡旋,说服丞相彻底打消疑虑,同时,江夏作为牵制孙刘联军的关键据点,唯有守住此地,才能彰显监军的价值,让丞相明白您不可或缺。第二,”他顿了顿,语气愈发郑重,“公子需要监军提供一份‘火器’的‘简略制法’与‘试用成效战报’,不必涉及核心机密,只需证明此物确有其效,威力惊人,且仍在监军掌控之中,您愿以此物为丞相效力即可。公子需以此堵住司马懿等人的悠悠之口,进一步说服丞相相信您的忠诚。”
林凡陷入了沉吟。继续坚守一月?以江夏目前粮草告罄、兵疲马乏的状况,无疑是难如登天,每多撑一天,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提供“简略制法”?这无异于与虎谋皮,将自己最大的底牌拱手让出一部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