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留到现在。
不过,就靠山而言,檀石槐甩他们这些部族几条街,能够不把他们吞掉就算不错了。
…………
就比如东胡部落,如今生活在蒙古高原东北角落,也就是后世常说的外兴安岭地区。
在这里,他们部族也算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了,开始蚕食附近的土著,并在数十年间不断发展自身实力。
说起来,东胡部族与鲜卑,乌桓等族,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辞海》中有记载东胡:“因居匈奴(胡)以东而得名,自春秋战国以来,南邻燕国,后为燕国大将秦开所破,被迫迁移到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燕筑长城以防其侵袭。
秦末,东胡强盛,其首领曾向匈奴要求名马、阏氏和土地,后为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退居乌桓山的一支东胡人称为乌桓;退居鲜卑山的一支东胡人称鲜卑。”
可以说,自春秋时期开始,他们不想一直困守于东北,开始觊觎华夏的中原之地,于是他们经常侵犯燕国边境,并派遣族人不断学习中原的文化。
而在那个时候,东胡的实力开始处于上升期,等到了战国时期,随着东胡这些年不断学习华夏文化,整体实力达到了东胡一族的鼎盛时期,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
他们的势力范围,甚至扩大到了赵国边境。
燕、赵为了防止东胡人入侵,纷纷在边境修建长城以自保。
虽然这个时期,是东胡部落的巅峰,然而华夏却是武德充沛,人人尚武的战国时代,他们多次被燕、赵击败。
在最后一次倾巢而出时,被“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击败后,远遁荒漠,之后被新兴的势力匈奴所取代。
秦汉之际,是匈奴统一草原的时代,东胡败于匈奴后,东胡部落联盟瓦解,退居乌桓山的乌桓族与退居鲜卑山的鲜卑族,就曾经是东胡部落联盟的一部分。
另外一部分东胡人,只能不断北上,最终在长生天的相助下,到达了蒙古高原的东北角落,也就是外兴安岭地区。
而勃朗特这一次来到的地方,正是极北雪地的外兴安岭,此处积雪终年不化,正常人类很少在这种地方活动。
不过,随着东胡部落,又出了一个人物,东胡开始瞬间壮大起来,并在对外战争中,相继击败了附近的土著,抢下了不少的地盘。
但由于自身底蕴消耗殆尽,仅仅靠着几个念旧的长生天长老扶持,他们根本走不出这里,只能无奈继续蜗居在外兴安岭。
而如今,外兴安岭之外却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
勃朗特漫步在雪山之中,这里的气温那是异常的寒冷,哪怕是以勃朗特的修为,也感觉到了一些不适,随后他将自身的罡气运起,这才将周身的寒意驱逐出去。
与此同时,他的心中对于这一位东胡的君主,又莫名多了一些钦佩之意。
没有分裂之前的东胡,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打遍草原之地无敌手,但分裂之后的东胡,他们的生存空间,被其他草原势力一步步挤压。
最终,只能在这个鬼地方,慢慢发展自身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