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更多的鞑靼兵马……双方正在周边进行拉锯战。
鞑靼人好不容易抓住这么个机会,利用优势兵力,将大明这路只有三四百人的队伍给团团围住。
“为何会发展到眼下这局面?”
王守仁一时间进退维谷。
明明应该冲过去,帮这路陷入重围的大明军队解围,就算不成功,甚至把自己所部搭进去,他也觉得无愧于心。
但问题是……
明明知道这么冲过去不会有任何效果,只能白白地送掉自己的性命,于大局无益,倒不如从长计议……也就是把自己这路人马,尽可能地带回大明,利用他们对敌的经验,以后再来复仇。
打仗这回事,毕竟还是要以人为本。
王守仁道:“我决定,现在按所处位置,本部分成前中后三军……三百前军,听我号令,与我从左翼斜谷的位置杀过去,与对面的明军形成呼应,让鞑靼骑兵两面受敌。”
“三百人?”
朱晖很惊讶。
本来这次带来的兵马数量就不多,你再白送给鞑子三百,真对战局有帮助?
王守仁一脸凝重地嘱咐:“如果我这边不见任何起色,你就带剩下的人马退回之前的营地,然后再后撤十五里扎营……我会想办法带领幸存下来的人马,与你会合。”
朱晖听了分外吃惊。
王守仁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抱着必死的决心发起死亡冲锋?甚至还给他和大多数官兵留下一条活路?但对前军那三百人公平吗?
朱晖硬着头皮道:“在下岂是贪生怕死之辈?”
王守仁摇头道:“东阳兄,你不要有心理负担,这是战略上的安排,我们两个中间总得有一个留下来统领剩下的兵马……希望以后你独自领兵时,在有机会的情况下,你……不要临阵退缩。”
“那……不会。”
朱晖拍着胸脯表态,“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带所部人马迎难而上,拼死一战。”
……
……
王守仁准备带兵往前冲。
而此时鞑靼铁骑冲锋时形成的洪流,已经冲了对面大明小队人马几百步范围内。
就在王守仁觉得自己领兵攻击鞑靼人侧翼恐怕已经来不及的时候,大明的火器开火了……
“砰砰——”
闷响声传了过来。
接二连三,随后是惊天动地的喊杀声。
但见那三四百明军将士,面对强敌可说是不慌不忙,用一种他们从来没见过的方式,朝鞑靼人的骑兵队伍“丢”炮弹。
类似于“臼炮”,就是发射石头的那种,只是这种火炮直接把炮弹放进炮筒里,就可以直接发射出去……很像后世那种有撞针可以直接完成点火发射的迫击炮,再简便点儿就是侵华日军普遍装备的掷弹筒。
本来王守仁军中有部分子母炮,也就是佛郎机炮,已经算比较轻便的了,但要说轻巧灵活,跟眼前明军装备的迫击炮相比,还是属于小巫见大巫。
且迫击炮的射击距离更远,虽然准确性并不占优,但要的就是这种大范围覆盖杀伤的特性。
鞑靼人马数量越多,在冲击时越是集中,越能发挥这种投射性武器的威力。
“轰轰轰……”
随着迫击炮的炮弹接二连三落地,用黄火药制造的炮弹相继炸开,激飞而出的弹片形成的范围杀伤,绝非一般发射个石头或是铁疙瘩能比拟。
因为炮弹是开花弹,里面灌入了铅、铁等金属碎片,在爆炸的瞬间足可以覆盖半径十几米的面积,且就算是二三十米之外,都会形成一定的有效杀伤。
而这恰恰……是鞑靼骑兵最为忌惮的东西。
人可以不受影响,但马匹却很容易为其扰乱,再加上密集冲锋时兵马拥堵在一起,后军很容易为前军所阻,一旦某个区域发生混乱,就会形成连锁反应,导致大批骑兵在未被击中的情况下不能完成既定的战略意图。
如此一来,王守仁及其麾下人马,都顾不上往前冲了。
光看热闹……就足以让他们忘却死亡的威胁,忘记自己是来干嘛的。
鞑靼人似乎早就了解对面可能会采取什么战术,尽可能把大批人马分散开来,然后再急速冲锋,但还是连人带马被从天而降的炮弹炸得四分五裂,各种找不到北。
这还不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