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偏安一隅(1 / 2)

次日一早,刘封召集金陵大小官员议事,府衙中一片肃穆。

昨夜已经告知见过诸葛亮的几人,暂时封锁消息,只有刘禅坐在一旁。

孙邵、顾雍等人小心站在堂下,谁能想到这刺客的目标竟是世子刘禅?

此事牵涉太深,调查左咸之案还没查出线索,便又发生变故,刘封若借题发挥,向江东世家动手,他们可是百口莫辩。

直到刘封当堂宣布,刺客及藏身之地已被查清,乃是曹魏所派,与江东无关,众人才松了口气。

诸葛瑾趁机道:“此乃曹氏借刀杀人之计,若非刘将军查案及时,抑或世子无有武艺傍身,诸位可曾想过后果?”

“昨日酒楼之中,若非世子英勇,如有神助,江东必化为齑粉矣!”

孙邵大骂道:“曹丕之心,何其险恶?”

众人无不心下一凛,虽有顾雍几人能想到后果,但其他人还未往深处想,此时被二人提醒,才觉得毛骨悚然。

昨日酒楼中的恶战,他们虽非亲眼所见,但基本都有自家子弟参加,全都是亲眼所见,甚至有不少吓尿了裤子,至今不敢出门。

此时再看向坐在那里云淡风轻的刘禅,无不心生敬佩,果然是英雄出少年。

顾雍此时也不得不站出来表态,向刘封抱拳道:“曹丕欲使江东血流成河,幸赖刘将军英明神武,查清此案。我等不敢忘恩,必全力助将军镇守江东,安民治政。”

刘封道:“某奉父王之命安定江东,助父王匡扶汉室,灭曹勤王。诸位本为大汉之臣,与我同心戮力,克复中原指日可待。”

“诺!”众人齐齐出列应诺。

刘封满意点头,抱拳道:“世子还有何指示?”

刘禅站起身来,环顾众人,轻叹道:“昨日之事,是我们与曹家的恩怨,与诸位无关。但曹丕却利用刺客挑起江东之乱,究其根本,还是人心不齐,各图私利。”

“自高皇创业,世祖中兴至今,大汉历经两次大乱,无不因宦官外戚专权而起。朝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大汉江山又到此境地,实令我等痛心疾首。”

“当此之际,多少有识之士匡扶朝廷,为汉室前赴后继,大丈夫树功立业,正在此时,为何偏偏有人偏安一隅,不思进取?”

刘禅还不算高大的身躯走下台阶,却让所有人为之低头,不敢与他对视:

“看看诸位,哪个不是江东名士,哪个不是自诩忠良?但像张温那般冠冕堂皇站在堂上,背地里却阳奉阴违者又有多少?诸位都熟读圣贤,可还记得仁义礼智信?可知何为国士之风?”

“我父王推行新政,是为了一己私利吗?若是如此,以益州之地,我父子世代称王足矣,何必还要浴血奋战,如此冒险?”

“我虽是晚辈,却也深知君子之道,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日奉劝各位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翻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

“诸公年长于我,见识学问也远高于我,我没有资格训斥诸位。只是告诉大家:大汉尚未中兴,吾辈还需努力。”

顾雍不知何时,竟是潸然泪下,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我等愚钝,辜负汉中王一片赤诚,不及世子万一,愧对先师,愿将功赎罪,万死不辞!”

刘禅一席话,让顾雍想起了先生蔡邕,当年他流落江东,时刻不忘朝廷安危,董卓以天子名义征召入朝,明知凶险无比,还是毅然前往,终成永别。

此时想起蔡邕的言行教诲,不禁羞愧交加,曾几何时,他也满腔热血,矢志报国,不知何时,竟变得患得患失,与孙氏较劲,只求偏安一隅。

刘禅忙扶起顾雍,叹道:“我自然知道江东也不乏英雄之气,只是囿于局势不得已而为之。我二舅一心只求割据江东,让诸位有翅难展,如今本世子亲自北伐,进退全在各位一念之间。”

顾雍这一刻真情流露,让刘禅意识到一个问题,环境对江东士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孙权只想内斗,他们也只能被迫自保,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让他想起那个著名的“三和大神”,记得好像有个人不信邪,专门去了三和,结果就再也走不出去了……

再往小了说可以和大学宿舍氛围类比,一个宿舍喜欢打游戏,全都是摆烂的,有几个常去图书馆,大家也会直觉去自习室。

尤其明显的是毕业那段时间,隔壁宿舍有两个人找到工作后,全都出去面试,白天基本见不到人。

自己宿舍三个摆烂的,两个天天网吧通宵的,自己也选择躺平每天睡大觉,结果混到被赶出校园,还要和两个舍友租房住,继续一起摆烂,日子越来越消沉。

现在汉军的到来,新政推行,就是给这固步自封,如同一潭死水的江东注入新鲜血液,激发江东弟子的血性。

众文武一看张温直接被定性成反面典型,顾雍痛哭流涕,无不心有戚戚,跪地认罪。

最新小说: 楚云苓萧壁城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 凡人作弊修仙 太上忘情记 错嫁渣男,我反手送他满门抄斩 洪荒之永恒天帝 百鬼末日,鬼王在我手下打工陈青晨曦 大商:从占卜开始 黑道风云:我的京城姐姐 武侠:开局被暗杀,我觉醒满级龙象功 贞观无太子